榨菜的秘密 。
多年来 , 提价都是涪陵榨菜提升业绩的“秘密武器” 。2008年以前 , 70g装的乌江榨菜终端零售价为0.5元 。 但从2008年至今 , 涪陵榨菜累计提价已经超过了12次 。
11月14日 , 涪陵榨菜公告称 , 对部分产品出厂价格进行调整 , 各品类上调幅度为3%-19%不等 , 11月12日17:00开始实施 , 主要是因为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涨 , 以及优化升级产品带来的成本上升 。
刚涨价没多久 , 售价高达888元的“五年沉香”豪华版榨菜礼包又引得全网热议 。
实际上 , 这并不是涪陵榨菜第一次推出“天价榨菜” 。 早在2007年 , 涪陵榨菜就推出了第一批600克装沉香榨菜 , 售价为2000元;2011年 , 涪陵榨菜又推出此款沉香榨菜 , 售价上调至2200元 。
牢牢占据榨菜市场头把交椅 , 从5毛到3元 , 还有更高价 , 不禁让人感慨涪陵榨菜才是细分市场的王者 。
下饭的榨菜为何吃不起了?普普通通的榨菜又有何秘密?新消费品牌又能在它身上学到什么?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特推出「国潮+上市公司」系列选题 , 解码新国潮产业 , 本文是系列选题第一篇 。
1 “天价榨茅”背后从上市至2020年 , 涪陵榨菜集团的营收从5.45亿元上涨到22.73亿元 , 增长了317%;净利润从0.56亿元涨到了7.77亿元 , 增长了1288% 。

文章插图
尤其是去年 , 涪陵榨菜业绩迎来了暴涨 , 总市值一度超过440亿元 。 2020年下半年 , 每月均有超300家机构持有涪陵榨菜的股份 , 这也让其获得了“榨茅”的称号 。
靠着一包包小的榨菜 , 撑起了涪陵榨菜300亿的市值 。 据官网显示 , 2020年 , 涪陵榨菜主打的乌江榨菜出口52国 , 全球销量达150亿包 。
中信建投证券曾在2020年4月发布的研报中进行了统计 , 2008年至2018年10月 , 涪陵榨菜已累计提价12次 , 主要形式包括直接提价(提出厂价或终端价)和间接提价(价格不变 , 缩小规格) 。

文章插图
3元价格看起来不贵 , 但相比之下 , 涪陵榨菜价格涨幅甚至远超茅台 。
2008年 , 涪陵榨菜首次大幅涨价出于青菜头减产的无奈 。 而本次涨价则是基于主要原料、包材、辅材、能源等成本持续上涨 , 及公司优化升级产品带来的成本上升 。
连续的提价 , 让涪陵榨菜的利润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 2010年至2018年 , 涪陵榨菜的销量从8.16万吨增长到约13万吨 , 年复合增长率约4.3% 。
多年来 , 提价都是涪陵榨菜提升业绩的“秘密武器” 。 此外 , 涪陵榨菜还频繁使用减少单包重量变相提价 。
对榨菜来说 , 涪陵榨菜有非常强的地域优势 。 重庆涪陵是全国最大的青菜头种植区 , 有“榨菜之乡”的称号 , 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6% , 其余产区主要位于浙江、四川及重庆其他地区 。
涪陵榨菜的实际控制人为重庆市涪陵区国资委 , 在原料采购上 , 掌握着主动权 , 且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
产品提价后 , 涪陵榨菜开始向渠道商让利 。 这就极大地调动了经销商拿货和推广的积极性 , 提升了产品销量 。
一系列操作之下 , 涪陵榨菜毛利率维持在40%左右并持续走高 , 而榨菜的毛利率近几年基本都在60%左右 。 在整个包装榨菜市场 , 涪陵榨菜所占份额超36%稳坐第一 , 紧随其后的是鱼泉、六必居、高福记和味聚特 。
涪陵榨菜自然也不差钱 。 据财报数据显示 , 截至今年9月底 , 涪陵榨菜账面有32亿元的货币资金、超过20亿元的理财产品 , 合计占公司总资产的70% 。
- 从东八区出发|当东南亚遇上海淘,Buyandship能否成为下一个“天猫国际”?
- 营收增速骤降,Zoom跌落“神坛”
- 河北省恢复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跨省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 三只松鼠公开“坚果霉菌检测”相关专利
- 一文读懂“零担快运史”
- 上海市邮政管理局提醒市民提高“货到付款”快递防范意识
- “黑五”将至 华为整活:所有美国华为手机享100%折扣
- 有前中后调的新疆奶子,被喝成奶中“玲娜贝儿”
- 东吴证券维持京东“买入”评级收入利润均超预期
- 京东吃到“后二选一”红利了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