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产业发展最怕的是被“牵鼻子”

这是一篇现阶段看起来“没啥用”的文章
话说, B站科技区有个知名的UP主叫“没啥用科技”, 总是在发布一些脑洞大开却“没什么卵用”的产品 。 于是, 粉丝便送了其一句精准的slogan——“领先一步是科技, 领先两步是科幻, 领先三步是没啥用 。 ”
这话虽然带有调侃的成分, 但是背后隐藏的道理却在很多地方都适用 。
比如, 现在正值岁末年初之际, 各大媒体和研究机构都在谈风口、谈趋势(当然也包括我们) 。 趋势这种很玄乎的东西, 你看个三到五年可以提前布局, 看个五到十年可以规划战略, 看到二十年后可能就“没啥用”——至少在现阶段以追求即时回报的角度看起来对企业没啥用 。
但你必须得承认, 世界需要有人去思考这些看似没啥用的东西;我们也很庆幸, 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在思考这些现在没啥用但是事关产业未来生死存亡的问题 。
近日, 在位处北京丹棱街的微软(中国)总部, 我们物联网智库一行人和微软(中国)CTO韦青聊了聊智联网AIoT产业的未来 。
从业近三十年来, 韦青做过嵌入式、做过通讯、做过操作系统……亲身经历过数轮技术革命, 他既是“局中人”, 却又能跳出局外, 以极其冷静的视角发出一些“灵魂提问” 。
在访谈开始之前, 本以为我们会聊聊AIoT的新技术、新政策、新需求和新征程, 但其实当天却远不止此, 我们聊了天文地理, 聊了历史人文, 聊了大佬趣事, 还聊了治学精神 。
在对话的过程中, 我们甚至还“不小心”发现了“如何才能成为微软这样大公司CTO”的秘密 。
想知道答案?这里先卖个关子, 文末揭晓 。
为什么一定要叫“元宇宙”?难以免俗的, 我们最初的话题也是从 “ 元宇宙 ” 展开的 —— 没办法, 元宇宙最近在中国乃至全球, 实在是有点儿火 。
Facebook改名Meta就像是给市场注射了一支兴奋剂, 甭管企业原本的业务是否沾边, 能和“元宇宙”的热点蹭蹭总归是没啥坏处 。

AIoT产业发展最怕的是被“牵鼻子”

文章插图

这不, 不光腾讯、字节跳动、阿里等大厂纷纷布局, “网红”罗永浩也曝光其下个创业项目与元宇宙有关, 甚至三大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电信都开始宣布入局元宇宙……
于是, 我们看到现阶段出现了这样的怪象——很多企业争先恐后地在搞元宇宙, 很多人热火朝天地在谈元宇宙, 但却没人真正能说清元 宇宙到底是什么? 它的未来究竟长什么样?
微软也是元宇宙的积极布局者 。
身为微软(中国)的首席技术官, 韦青自身对于元宇宙的理解来源于尼尔·斯蒂芬森出版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 。 只不过, 当时中文把Metaverse译为“超元域”, 而不是现在火热的“元宇宙” 。 而微软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提亚·纳德拉也在他2017年出版的《刷新》一书谈及了《雪崩》, 这本书对当时的程序员影响极大, 而在《刷新》的中文版中, Metaverse则被译为“虚拟空间”, 同样不是“元宇宙” 。
“Metaverse为什么一定要叫‘元宇宙’呢?”在我们询问韦青对元宇宙的看法时, 他如此反问我们 。
这是一句振聋发聩的反问, 因为他表面上看似是在问“名词”, 其实却是在问“话语权” 。
“百年之前, 我们中国人的前辈, 从西方引进了先进的知识 。 那时候西方有一种被作为科学素养来学习的知识, 叫Metaphysics 。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翻译‘元宇宙’的逻辑, Metaphysics应该被翻译成‘元物理’ 。 然而, 我们的前人们将Metaphysics翻译为了‘形而上学’, 并不是‘元物理’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