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的局,被可乐巨头盯上了( 三 )


百事公司不懈进击 , 也在“刺激”可口可乐 , 后者2018年收购BodyArmor 15%的股权 , 现在终于出手将它完全收入囊中 。
彼此明争暗斗 , 似乎一直是可口可乐、百事公司两大巨头之间的“主旋律” , 但从碳酸饮料市场地位变化的角度看 , 双方又身在同一个“壕沟” 。
根据市场份额 , 碳酸饮料依旧是不折不扣的霸主 , 近年却在不断萎缩 , 已从2016年的36.9%下滑到2020年的35.2% 。
从双方业绩来说 , 可口可乐2020年330亿美元的营收 , 远远不及2016年418亿美元的水平 , 百事公司归母净利润也连年负增长 。
说两大巨头是“难兄难弟” , 未免显得言过其实 , 但不断优化饮料品类 , 找到更多新的利润增长点 , 无疑是它们急需解决的共同课题 。
这正是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在功能饮料领域你追我赶、相互缠斗的底层逻辑 。
03 国产品牌进击一瓶功能饮料引爆两大巨头 , 是品类扩张的表现 。 不只是功能饮料 , 气泡水、咖啡等 , 也都是两大巨头布局的“阵地” 。
“品牌发展需要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五多’战略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 , 加之新生代人群更看重健康饮品 , 因此企业倾向全品类布局 。
品类扩张的道路上 , 国产品牌同样在进击 。
根据欧睿国际统计数据显示 , 2019年 , 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1%的企业共有6家 , 分别是红牛、东鹏特饮、乐虎、体质能量、战马和安利集团XS 。
其中 , 红牛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 , 逐渐形成寡头垄断地位 , 产品和品牌几乎没有创新 , 连包装也是数十年如一日 , 但截至2019年 , 仍占据57%的市场份额 。

红牛的局,被可乐巨头盯上了

文章插图

在红牛之后 , 东鹏特饮占15%的市场份额 , 乐虎占10% , 二者通过狙击新生代消费人群 , 打开了市场 , 成为中国品牌在功能饮料中的“标杆” 。
近年 , 东鹏特饮、乐虎也在努力扩充品类 , 减少对功能饮料的依赖 , 这和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减少对碳酸饮料的依赖如出一辙 。
如果以功能饮料为“分界线” , 东鹏特饮、乐虎是向外扩展 , 凭借“无糖”概念破圈大火的元气森林则是向内扩展 。
元气森林推出外星人功能饮料 , 目的是要满足运动健身、助力高效工作等场景下的需求 , 其掀起一轮又一轮社交营销 , 以求击中广大目标消费者 。
不难看出 , 在差异化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一再细化且变幻无常的饮料市场 , 即使已经手握“大单品” , 仍然需要纵深拓展 。
毕竟 , 靠“大单品”躺赢的时代早已远去 , 当可口可乐、百事公司四处出击 , 竭力筑牢自身的“护城河”时 , 国产品牌更需要走出相对狭窄的“舒适区” , 奔赴广阔天地 , 进而有为 。
参考资料:1.《56亿美元收购BodyArmor 可口可乐加码对决百事佳得乐》 , 经济观察报
2.《功能饮料“简史”》 , 新经销
3.《可口可乐推新又失败 , 代替魔爪的功能饮料“夭折”了》 , 快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