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啤酒只有七天生命( 二 )


文章插图

图注:郭广昌在访谈中谈及喝酒的口味选择
虽然大多数人的钱包不允许口味从“哈啤酒”到“哈茅台”的这种进化,但喝点高品质的啤酒是更多人消费得起的选择,只是过去一段时间,国产啤酒满足不了人民的选择 。
在扩张阶段,我国各啤酒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打了多年价格战,结果就是小厂家出局,大厂家吞并 。 到2016年,华润雪花、青岛等五大巨头占了73.3%的市场份额 。 但这种大规模的整合与并购并未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反倒因为受制于成本,大厂的啤酒酒味趋淡、产品趋同,爱哈啤酒的人自然也提不起兴趣 。
尽管品牌不一,但这些大厂酿的淡啤酒其实都是同一种,业内人称 “工业啤酒” 或 “工业拉格” 。 2013年行业拐点之后,国内的啤酒市场一面就是卖不动的工业啤酒,另一面则是精酿逆势增长 。
2013-2020年,在中国啤酒市场整体下滑的趋势里,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却实现了平均每年35%的增长率[2] 。
02卖啤酒的新套路在人口结构和收入水平的变化下,传统工业啤酒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走不通了,只能靠提高单瓶利润来拉高营收 。 啤酒品类的花样下写着的都是厂家赚溢价的路子 。

假如啤酒只有七天生命

文章插图

图注:不同色度的啤酒
最初,精酿啤酒只是在留学生、外企职员、啤酒爱好者的小众圈子里流行 。
独立精酿品牌高大师在2009年时,营业额也才5万元/月 。 创始人高岩回忆,面对这种口感特殊又不便宜的啤酒,消费者当时并不买账,就连南京当地的酒吧老板也没几个敢卖这种酒[3] 。
但到了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公司已经超过2000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数据目前已经突破5000 。
500毫升的工业淡啤,价格多在3-7元,精酿啤酒的价格则从十几元到上百元不等[4] 。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精酿啤酒的利润水平是工业啤酒的数倍,超高档/高档/中档啤酒单位销量产生的毛利润分别为低档啤酒利润率的9倍/5倍/1.6倍[5] 。
国内啤酒行业的消费方向正在以高品质、多样风格、口感新鲜为关键词进行升级,精酿是升级的代表方向之一,另一方向则是鲜啤 。
啤酒的划分维度其实有两种:一是按照原料和酿造工艺划分,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是对应的品类;二是按照啤酒的杀菌方式划分,鲜啤、生啤、熟啤为对应的品类 。
假如啤酒只有七天生命

文章插图

1)精酿啤酒与工业啤酒有一种说法是,爱喝工业啤酒的人是啤酒中的抒情派,但真正的啤酒爱好者饮的是啤酒灵魂,即“精酿” 。
精酿和工业啤酒在原材料和酿造方法上大有不同 。 精酿只使用大麦为原料,工业啤酒则会在麦芽的原料里添些价格低廉、口味清淡的辅料,如大米、玉米、淀粉等 。 精酿使用的“上发酵”方法耗时较长,有的甚至长达1-3年,工业啤酒采用的“下发酵”,只需3-7天 。
结果就是,精酿啤酒生产成本高、口味浓郁;工业啤酒原料便宜、味淡趋同,但若用国标里的定义来衡量精酿与工业啤酒的区别,它更多指向的是规模 。
精酿本是舶来品,英文名称craft beer,中国酒业协会的翻译为“工坊啤酒”,即“小型啤酒生产线生产” 。 回归到精酿文化本身,会发现精酿是一场彻底的反标准化运动,很多国外的酿酒师都是从家酿开始,配方全凭酿酒师的想法和创意 。
假如啤酒只有七天生命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