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导火索和影响 五四运动导火索( 三 )



孔: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孟:仁政

1 导火索:一战后巴黎和会是将德国在中国胶州之势力转让给日本引起中国人民的严重不满

2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 孟子核心思想是“义”

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

以仁义治天下 。 好象是中国外交失败 。

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中国在巴黎和会提出的合理要求被否决

最先阐释“仁”的并非孟子, 儒家开派始祖孔子对“仁”就有不少宏论 。 “仁”在孔子时代仅构成一孤立概念, “如有王者, 必世而后仁”, “人而不仁, 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巴黎和会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一、“仁”之始末和概念辨析

二、“仁政”学说的反思

导火线是: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导火索和影响 五四运动导火索】仁义礼信导火线 是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孔曰成仁 , 孟曰取义导火线,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 中国外交失败, 军阀腐朽

为君者要爱民, 君为舟, 民为水, 孔: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五四运动导火索和影响 五四运动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及主力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时间:1919年5月4日 。 地点:北京 。 主力:工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