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中高层领导离职!转型装修和租赁的贝壳找房,还能撑多久?( 二 )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 在2022年第一季度 , 全国62个重点城市中 , 商品住宅签约面积同比下降14% 。 经过持续近一年时间的下滑 , 甚至已经快要跌至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 , 2020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
此外 , 受疫情导致的人口流动以及房地产强监管的影响 , 在“房住不炒”的主基调下 , 新房交易市场想要有所回暖 , 或许和二手房一样需要等待政策的进一步放开 , 以及信贷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
两大核心业务的衰退 , 带来了大量的员工结构冗余 。 不管是为了“降本增效” , 还是在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后寻找转型出路 , 通过裁员、转岗等优化行为来实现“轻装上阵”的目的 , 也就成了无奈却必然的选择 。
考虑到房地产行业或将长期处于寒冬期的现状 , 2022年 , 可能会成为决定贝壳生死的关键时期 , 尝试转型已经成为贝壳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
二、转型难度或将超乎想象 , 贝壳迎来最严苛挑战实际上 , 在2021年年底 , 贝壳就已经启动了“一体两翼”的转型战略 。
简单来说 , 也即是逐渐收缩二手房和新房交易服务的传统核心业务 , 为整装大家居和普惠居住两大新业务板块让路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 截至2021年末 , 我国城镇常住人口数量约为9.14亿人 。 而根据不完全统计 , 同一时期 , 国内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达到18.3亿平方米 。
即便再算上保障房、公租房、小产权房等没有计入商品房的住房类型 , 现有的城镇住房面积依旧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住房需求 。 因此 , 尽管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寒冬期 , 但房屋买卖和租赁并不会就此停滞 , 与之相应的装修、家具、租房等刚需需求 , 也仍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 。
这大概也是贝壳将家居装修和普惠居住视作未来核心业务的主要原因了 。 只是转型的理由虽然合乎情理 , 但在具体实施上 , 贝壳或许有些低估了这两条赛道的难度 。
1.家居装修的口碑市场 , 很难进一步扩大营收 。
在2020年4月23日 , 当时还是贝壳找房CEO的彭永东 , 就主持推动着贝壳进入了家装赛道 。 彼时 , 贝壳还推出了名为“被窝家装”的家居服务平台 , 在2021年也取得了“十大优选家居服务平台”的荣誉 。
【20多位中高层领导离职!转型装修和租赁的贝壳找房,还能撑多久?】此外 , 2021年贝壳还收购了圣都家装 , 到年底已经在全国31个城市开设了超过110家门店 。 只是 , 无论被窝家装也好 , 圣都家装也罢 , 两个平台的主要客源流量 , 都来自于贝壳的二手房和新房交易业务引导 。
在核心房屋交易业务趋向萎缩的当下 , 贝壳的家居装修业务 , 很可能会逐渐丢失主要的流量来源 。 考虑到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在口碑和产品力上更具优势 , 也即是经营时间更长的老牌装修企业 , 尚属于赛道新人的贝壳 , 或许很难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营收规模 。
而且根据不完全统计 , 大部分装修企业都存在盈利单薄且不稳定的情况 , 在超过10万家企业聚集的装修赛道中 , 仅有约4000家企业营收数据突破了1亿元大关 。 天眼查数据库中 , 与装修有关的企业信息已经超过了10万条 , 贝壳想要在家居装修发力 , 或许要比想象中更艰难 。

2.疫情管控越发严格 , 房屋租赁风险性偏大 。
贝壳的惠普居住 , 包括了房产租赁、轻托管、集中式公寓这三项服务 。 在2022年3月31日 , 贝壳还宣布针对集中式公寓和分散式房源 , 将在今年提供10万套房源 , 以满足年轻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租赁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