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三 )


对智能手机市场即将进入红海竞争的预期 , 更是进一步强化了雷军对物联网作为下一个风口的判断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累海量数据 , 但如果没有与企业发生关联 , 这些数据不过是随风而逝的事实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下 , 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将成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接触点 , IoT也必然成为打破互联网信息孤岛、实现移动互联网生态又一次“进化”的关键 。
雷军向来与团队之间英雄相惜 。 而2014年出的一天 , 团队闯进了雷军的办公室 , 为他带来了一个新的认知增量:IoT不一定需要通过路由器实现 , 而是依托于一个WiFi模组就可以 。 英雄所见略同 , 优秀的团队之间高度的共识成为小米飞速前进的动力 , 也造就了后来雷军“找人不是三顾茅庐 , 找人要三十次顾茅庐”的人才观 。
雷军当即决定 , 让HR成立一个IoT部门开始运转 。
从这个时间节点上 , 小米生态开始野蛮生长 。
先是投资了濒临破产的华恒电子 , 成功打入智能穿戴赛道;然后于陷入困境的照明企业Yeelight合作进军智能照明;接着投资石头科技 , 切入了扫地机器人领域 。 从2014年开始 , 小米采用投资方式切入了不同硬件的各个类别 , 包括智能插头、摄像头、空气净化器甚至无人机 。
这些产品 , 同样都是“小米模式”的受益者 。 不仅功能强大 , 而且价格便宜 。 旧时王谢堂前燕 , 飞入寻常百姓家 。 过去智能家居只是富人才能玩的东西 , 成本非常高 。 而小米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智能家居进行改造 , 使之实现低成本的后装和后期维护 。
就是在2014年之内 , 小米生态链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华米手环一经面世 , 3个月就卖出了100万只 , 成为当年的扛鼎之作 , 华米手环顺势完成了3500万美元的融资 , 估值来到3亿美元;2空气净化器推出后很快占据了20%的市场份额;智能电灯泡上市一天就卖出了4万只……到2017年 , AIoT业务板块已经成为占比20%的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 。
04
圆底反转 , 拨云见日
2018年 , 进入稳定期的小米一切都看似势如破竹 。
小米仅用了7年时间实现营收破1000亿元 , 而阿里用了17年 。 当时雷军总结称 , 这是小米模式和价值观的胜利 , 加上李嘉诚、马云以及马化腾都为小米站台 。
在市场的呼声中 , 顺势开启了上市之路 。 雷军甚至放出豪言:让投资者一年一倍 。
只是 , 当2018年7月9日 , 雷军在港交所敲钟的时候 , 没有想到情况会扭转得这么快 。 小米股票刚上市一个月就跌破了发行价 , 随后是长达一年的阴跌 。 到2019年7月9日 , 小米股价报9.43港元 , 较17港元的发行价跌去了44.5% , 而相较22.2港元的最高价 , 更是跌去了一半以上 , 对应市值为2266.95亿元 , 一年之内 , 小米市值蒸发了近1500亿港元 。

小米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文章插图

当时 , 2018年全球智能手机需求的百分比下降3% , 其中中国2018Q4智能手机需求下降同比下降19% , 全球销售额下降27% , 下降趋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 。 智能手机的竞争激烈 , 市场区域饱和 , 进入存量竞争阶段的预期兑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