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四 )


与此同时 , 大洋彼岸的消息给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沉重一击 。 一方面是适逢美联储加息 , 全球资本市场凄凄惨惨戚戚 , 导致手机板块估值一路下调 。 另一方面是特朗普政府“制裁”华为的消息闹得市场人心惶惶 , 此前对中芯国际的制裁已经让“卡脖子”问题浮出水面 , 没有核心的芯片技术 , 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不过是刀俎下的鱼肉 , 而小米也在可能被“制裁”的名单之列 , 没有人能想到小米能在后来逆风翻盘 , 赢得对美国政府的诉讼 。
这种情况下 , 拿什么证明任何一家智能手机厂商能够有良好的前景?
而即便是在这种最不被信任的时刻 , 小米依然选择顶住压力 , 坚持自己的道路 。
一边是继续坚持扩大研发投入 。 2018年小米集团研发费用达到57.77亿元 , 较2017年责增长了83% , 研发费用同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更是进一步增加到74.93亿元 , 费用率再提升3个百分点 。
研发投入不仅可以在消费端提高产品竞争力 , 亦可以在成本端价格飙涨的情况下 , 长期有效控制成本和改善经营效率 。 从后来的结果上看 , 对研发投入的坚持 , 保证了从此往后小米的高性价比本色 。 比如2018年发布的小米MIX2S、小米8以及小米MIX3等机型 , 小米MIX3甚至成为了拍照世界第三的智能手机品牌 。
另一边是积极拓展出海之路 , 在印度、欧洲等海外市场打败了高品牌溢价的三星 , 力压竞争对手 。 2018~2019年小米业绩仍在节节攀升 。 手机出货量 , 逆势增长超三成突破一亿台大关 , 坐上全球份额第四名的位置 , 足见其核心竞争力之稳固 。
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 人们回头一看 , 原来小米已经取得了这么多成绩 。 业绩面上 ,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 , 小米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84.34亿元、1146.25亿元和1304.94亿元 , 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40%、67.50%和64.12% 。 于是小米的市值也一路高歌猛进 , 实现逆转的同时达到了新高 。
而在亮眼手机销量数据的背后 , 在人们视线的焦点之外 , 隐藏着小米更大的雄心 。
无论是在手机市场红海竞争、“制裁”和加息的压抑下 , 估值的回调 , 抑或是面对小米逆势而上时的欢呼雀跃 , 实际上都难免来自对小米这家公司的理解偏差 。 而这种偏差 , 恰恰又来自我们以往对小米的刻板印象行程的经验 。
2017~2019年 , 小米公司AIoT业务占总营收比重 , 从20%提升到了30%;来自互联网服务的营收占比从8.43%增加到了9.43% 。 也就是说 , 尽管手机业务的增速很快 , 但AIoT和互联网服务的增速更快 。

小米与智能制造的奇点时刻

文章插图

时间来到2021年11月24日 , 小米公布了Q3业绩 。 从业绩表现上看 , 公司营收已经来到781亿元的水平 , 其中境外市场收入409亿元 , 占总收入的52.4%;而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的110%;此外 , 公司静调整净利润52亿元 , 同比增长25.4% 。 当期公司研发投入93亿元 , 同比增长51.4%;研发人员达到约1.4万人 , 占总员工数量的44%以上 。
IoT业务方面 , 收入达到209亿元 , 占营收比重的26.7% , 尽管受到境外海运物流等因素的影响 , 境外IoT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仍创单季度新高 。 此外 , AIoT平台已连接IoT设备同比增加33.1% , 突破了4亿台大关;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用户同比增长42.8%至800万个;米家APP月活用户数同比增长39%至5990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