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三 )


目前, 计算机视觉赋能的成熟场景仍旧在安防和金融等领域 。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的AI赋能仍旧集聚在一个较小范围内, 能成熟落地的场景已经挤满了人, 几乎已经成为了红海;还在探索的、没落地的场景, 则是见不到底的深海 。
商汤科技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的道路 。 在四大业务类别背后, 商汤科技想做出一个百业通用的底层架构 。 不可否认的是, 这是一个“宏大且超前”的宏图 。 但现实情况却是,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今天, 技术商业化更需要的是定制化的开发, 而并非通用的平台或是实验室模型的超高精度 。
但从目前的公开信息来看, 商汤科技似乎仍旧坚持走自己的道路 。
在上市募资用途的规划上, 商汤科技表示预计将有60%用于研发, 其中10%用于扩大AIDC(上海临港AI超算中心)算力, 10% 用于加强人工智能芯片的设计能力及开发自有的人工智能芯片解决方案, 15% 用于提升与人工智能模型有关的能力, 25%用于进一步开发产品, 并增强其他人工智能研发能力, 以维持行业领先地位 。
在临近上市的门口, 商汤科技或许还会更为担心“估值倒挂”的问题 。 《凤凰WEEKLY财经》采访人员采访的多位相关分析师表示, 商汤科技在前期疯狂融资过后, 估值被抬得过高, 但是目前在公司发展仍旧未能摆脱亏损大、盈利难的问题, 看不到盈利阶段, 二级市场受冷, 后期很容易出现市值大幅缩水, 市值倒挂的现象 。
元宇宙的出现, 似乎给了商汤科技一个讲出新故事的方向 。 在最新版招股书中, 商汤科技对元宇宙给出了自己的理解, 元宇宙是物理世界、增强现实及虚拟现实在共享数字空间中的融合 。

科学家变富豪,只差一个IPO

文章插图

此外, 商汤科技提及其2016年推出的SenseMARS软件平台支持元宇宙体验, 通过赋能手机、AR及VR设备、智慧大屏及消费级无人机, SenseME及SenseMARS实现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连接 。 但搭上元宇宙概念的快车, 或只能解其估值的燃眉之急 。
相比靠科研成果, 甚至PPT就能募得资金的一级市场, 二级市场更看重盈利能力 。 有营收, 不盈利, 故事恐怕就很难继续讲下去 。
上市之后, 商汤科技需要找到让投资者看得见的“赚钱前景”, 否则, 可能会迎来“用脚投票”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 作者:苏舒, 36氪经授权发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