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随着手机影像技术的进步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几乎已经不需要了 。
前段时间 , 有媒体进行了一次关于智能手机配置的用户调研 。 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 , 第一个是“你是否依然需要手机上的深度(辅助)相机” , 第二个则是“你是否依然需要手机上有微距相机” , 并且这两个问题都给出了四个不同的选项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文章插图

而他们收集了近一万五千份回复后 , 此次调查的结果也被公布了出来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文章插图

不难发现 , 最终的结果非常有趣 , 因为在每一个问题中大多数受访者都选择了代表着“最高配置”的那个选项 。 比如说 , 在“你是否依然需要手机上的深度(辅助)相机”这个问题里 , 得票数最多的回答是“我只想要3D传感器(也就是ToF、激光测距或者结构光)” 。 而在“你是否依然需要手机上有微距相机”这个问题中 , 更有着超过一半的受访者选择了“我只需要一个支持自动对焦(可以兼顾微距)的超广角相机” 。
说实在的 , 如果你100%地相信这份“调查结果” , 可能会得出一个“手机上的独立微距相机和虚化辅助相机都是在凑数”的结论 , 并感叹如今的消费者确实都已经不再好糊弄了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文章插图

然而 , 这个调查本身其实很可能不那么公正 , 因为会注意到这一问卷、能看懂并选择其中选项的用户 , 实际上都必然是对手机配置更在意的那部分人群 。 再加上在调查中选择成本更高的配置并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 因此这份调查结果本身 , 其实既不能代表广大消费者的普遍意见 , 也很可能不能反映受访对象的真实倾向 。
但是从用户的实际体验 , 以及手机行业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 , 这份既不公正也不正确的“调查”结论 , 却未必是错误的 。
因为对于现在的智能手机来说 , 绝大多数的“独立微距相机”和“虚化辅助相机” , 确实都已经是纯粹凑数的配置了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文章插图

为什么我们三易生活会这样说?要是因为大家首先需要弄明白一件事 , 那就是这两种“副摄”是在什么时候、为了什么目的而出现的 。
很简单 , “独立微距相机”的出现 , 始于智能手机主摄刚从1200万像素向4800万像素过渡的那段时期 。 因为在此之前 , 绝大多数机型的1200万像素主摄 , 都具备相当不错的对焦速度和近距离对焦能力(主要是IMX363本身自带双核对焦的原因) , 而“切换”到GM1、IMX586等大底高像素方案后 , 由于早期的大底高像素CMOS普遍在对焦结构上设计比较简单 , 所以导致了早期的高像素机型变得无法使用主摄来拍摄近距离的被摄物 。 因此为了弥补这个功能上的缺失 , “独立微距相机”也开始被引入 。
微距副摄与虚化副摄,现在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文章插图

早期独立微距相机其实是有用的 , 因为当时的大底高像素主摄对焦性能确实不太行
由于“独立微距相机”仅仅只需要负责“极近距离下小型被摄物的成像”这一个单纯的功能点 , 因此从理论上来说 , 它的确不需要很高的像素 , 甚至也不需要自动对焦功能 。
但问题就在于 , 一方面 , 那些200万、500万像素的“独立微距相机”本身感光面积实在太小 , 以至于哪怕它们仅仅只是拍摄很小的画面 , 都可能会因为感光能力不足导致画面出现大量噪点 , 甚至不如曾经的小底全像素双核对焦主摄方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