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男性更多的忧虑在于,自己的经济基础不足以进入或维系恋爱关系 。 相对于女性,他们倾向于把财务稳定视作爱情的先决条件,将近一半(48.9%)的男性会因为「穷」而不敢开始恋爱 。 而愿意为对象付出一半以上金钱的男性,比女性多出三成 。
你几乎能在所有讨论爱情的留言中,看到这一代年轻人的生存压力 。
现代人的一天:早:被闹钟叫醒,坐地铁,途中玩手机,或睡觉,发呆,绝不与身旁的人说话,认识的除外,但一同上班的必为同性 。 上班期间:完成KPI ,业绩压力,无论是否有男女同事,不可能有爱情趋向的交流 。 下班途中,重复上班路上过程,只是方向相反 。 回家后,继续玩手机或睡觉 。 这种生活方式,有爱情才怪 。
这是塔门此前一篇推文中点赞最高的留言 。 「社畜、韭菜、996、内卷、打工人、房价」,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对爱情的影响是真切又具体的 。 生活已经那么艰难,不努力自我提升就会被抛下,像以前那样奋不顾身、不求回报地对人好,已经过于奢侈 。
社交网络上长期流行的「谈什么恋爱,搞钱才是正经事」,尽管看起来只是一句抱着开玩笑心情说出的口号,但在潜移默化中依然会贬损爱情,让本真的情感受到嘲讽、压抑 。 在效率至上的如今,为情所困是不得体、不理智、有缺陷的 。 「恋爱脑」和「舔狗」都成为用来自嘲的贬义词 。
2021 年,自媒体的风向从「搞钱,不搞恋爱」的狂欢,变成了「不要攻击恋爱脑」,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现实太难了,人们才会批判恋爱脑,认为不该因为一段关系失去理性、自我,不顾现实 。
也就是说,年轻人对爱情的悲观,很大程度上是对自己未来的悲观 。
是什么在加快爱情的完蛋 ——当代年轻人的爱情分手底线在社交媒体上,关于亲密关系的讨论,存在一个非常简单、单一的标准:「忠诚」 。 爱情模式变得更开放和多元,但是爱情关系的定义近乎缩减到了只剩唯一的一个:「忠诚」 。 一旦偏离这个标准,就会被劝「分」 。 年轻人对「出轨、小三、无缝恋爱」更是同仇敌忾的 。 每每有公众人物出现相关事件,就会掀起阵营一致的集体愤怒和道德宣判 。
毫无意外地,「不专一」是超过八成以上的年轻人的分手线,远高于其他理由 。 人们已经能接受三四十岁的晚婚、离婚女性、不婚主义、丁克,甚至开始尝试开放式关系,对爱情的开放程度似乎更高,但对于「不忠诚」的态度,只比以往更加严苛 。

文章插图
比利时的心理治疗师埃丝特·佩瑞尔(Esther Perel)对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无法容忍出轨但都频繁出轨的现象给出了一个解释 (刊登在经济学人旗下1843杂志的采访,以下引用自利维坦翻译) :她认为出轨很少是出于性欲,甚至与出轨对象也几乎无关 。 其实出轨意味着重获「与某人一起生活时那种活着的真实感,那些活泼的、好奇的、任性的感觉」——这些恰恰是在世俗的婚姻日常中被慢慢消磨掉的东西 。 佩瑞尔认为,当我们出轨,「与其说我们在寻找另一个伴侣,不如说我们是在寻找另一个自我 。 」
「人们寻找人生中那些终极答案的地方,从来不是自己的私生活领域 。 人类曾经在宗教中寻找答案,也曾经在群体中寻找,曾经几代人居住在一起 。 但是今天我们希望在自己和伴侣、孩子之间的关系中就能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以及所有人生中重大问题的答案 。 」本质上,当伴侣逐渐成为我们在现代生活的洪流中自保的壁垒,出轨行为变得更具破坏性这一点也就说得通了 。
- 为什么年轻人都想花9.9元做7天“爸妈”?
- mlb国内专柜是正品吗 中国mlb得到授权了吗
- 2021年过年你胖了多少斤?节后如何快速瘦下来?
- 换帅如换刀!谁能带领大众中国走上正轨?
- 指控|年轻人封控在家“炸厨房”,3天烧糊了2个锅……疫情之下,这种能力真的很关键
- 中国版Zara破产?本尊也站在了悬崖边
- “摊上事”了?三星中国做公益被起诉侵犯商标权,对方索赔300万
- 迎接数千亿中国医药市场变局,赛诺菲的打法是加速数字创新生态建设
- 起死回生?拉夏贝尔遭遇野性消费,申请破产的“中国版ZARA”又活了?
- 2021年陆奇眼中的未来:“元宇宙”、“智能汽车”与中国新经济时代的主旋律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