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在线文档的“格局”越来越小?
支持多人同时编辑的、跨部门、跨组织协作的在线文档 , 例如腾讯文档、石墨文档、飞书文档等产品 , 已经是广大键盘工作者们的案头利器 。
而在去年的防疫以及今年的河南救灾中 , 志愿者们收集汇总互助信息的共享文档甚至被称为“救命文档” 。
同样的文档也出没于更为琐碎的日常 , 《 Tinder 渣男避雷》《大厂 er 相亲文档》《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 offer )》等一个又一个地于朋友圈和微信群传播 , 你甚至还能像贴吧、论坛和豆瓣小组一样 , 在这里看到关于职场、情感、消费的八卦讨论 。
显而易见的是 , 在线文档已经由在线的办公平台 , 转变为一种爆炸式传播的“流量密码” 。 本文试图梳理它的不同使用场景 , 从“救命文档”到“避雷清单” , 探讨个人的信息(隐私) , 如何在匿名的共写中 , 从互通有无的即时信息 , 变成了被审视与消费的奇观 。 在线文档又是否能够承载它在灾害中所被期望的那种公共性呢?
01.当在线文档成为“救命文档”在线文档以往大多用于组织内部的信息同步 , 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 而它的首次“出圈” , 则是疫情刚爆发期间涌现的一批“救命文档” 。
根据“盒饭财经”的报道 , 当时《接力编辑 关注新型冠状病毒的可靠信息与谣言》的石墨文档曾刷屏朋友圈 , 在慌乱之际为大家甄别删选了信息 。 随后 , 《各地发热门诊清单(开放收集)》、《境外医疗物资采购/通关工具文档》、《各地政府部门与卫健委的消息》、《国际范围疫情播报》也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传阅 , 成为公益帮扶与民间自救的及时工具 。
而在今年的河南暴雨中 , 在线文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 7 月 20 日 , 名为” Manto “的用户创建了一个腾讯文档——《待救援人员信息》 。 此后 , 它从一个简单的收集救援需求信息的表格 , 在经过无数爱心人士的添砖加瓦之后 , 竟然 24 小时就自发更新了 270 多版 , 最终成长为一个信息庞大的民间抗洪资源对接平台 。
【从“救命文档“到“避雷清单”:匿名的共写和被消费的隐私】

文章插图
开发它的科技大厂自然不会放过这一PR的良机 , 在《待救援人员信息》发布不到一天后 , 腾讯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个救命文档的 24 小时》 , 一时赞誉不绝于耳 。
但也许让开发者没有想到的是 , 在线文档于防疫和救灾中扮演的角色 , 也使得人们意识到它具备着聚沙成塔、连接无数匿名你我他的潜能 。 在线文档不期然地成为了一件“弱者的武器” , 承载了一定的抗争与维权意识 。
02.从“救命文档”到“避雷清单”然而 , 在线文档的便捷与高效 , 也引发了人们对隐私泄露的忧虑 。 据东方网报导 , “救命文档”的创建者 Manto 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在汛情结束之后 , 文档里的隐私信息能够抹去或进行遮盖” 。 “救命文档”至今仍能打开 , 但其中大部分的个人信息都已经删除 , 保留的部分也大多做了模糊化处理 。
为了方便更多人填写 , 很多文档创建者会把权限设置为“所有人可查看和编辑” , 但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信息有了被随意查看甚至篡改的风险 。 在文档《 Tinder 渣男避雷》中还充满了各种无厘头式的对“渣男”的评点和吐槽 。 那些“骗婚”、“骗钱”与“骗炮”的明显违反主流道德标准的暂且不表 , 就连“发微信不回”也被纳入了“渣男”范畴 。
- 长期消瘦,没有食欲怎么办?
- 马蜂窝旅游报告:80后和90后占“微度假”人群比例超80%
- 有谁吃过“吸油基”?一种减腹部脂肪的药,吃过的效果怎么样?
- 国外创投新闻 |「Yum」获6500万美元 A 轮融资,为餐厅打造“Shopify”
- PE/VC迎来利好!上海的这个金融试点让机构多了条“活”路
- 报告:亚马逊和Target在港口拥堵和污染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 双11后转转推出“我在转转摆地摊”活动近3万个摊位上线
- 一度标价14亿 原乐视大厦“打四折”被拍走
- 淘宝店铺转让信誉如何判断真假?从哪些方面判断?
- 饿了么“一种确定食物热量的方法和装置”专利获授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