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迎来了“930时刻”
字节跳动正在丧失产品能力和创业精神, 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
这家年轻的互联网巨头, 已经许久没有推出像今日头条和抖音这样的爆款产品, 在与其相关的资讯中, 充斥着投资和并购的消息 。 互联网的算法时代由其推开大门, 在资讯和短视频领域, 它两次后来居上, 深刻改变了中国互联网格局 。 进入新时代七年后, 算法推荐在互联网得到普及, 字节跳动却变得平庸, 流量和资本取代创新成为了新动能 。
但无论是算法推荐还是流量和资本, 价值最大化都是在企业的特定阶段, 伴随着互联网红利见底和短期无法上市, 旧动能逐渐衰竭, 字节跳动陷入路径依赖, 它四处出击, 却迟迟未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
字节跳动曾经的核心竞争力是其强大的产品创新能力, 而并非表现得像个成熟的巨头 。 时代总是会往前走, 宠儿与弃子的转变就在一瞬之间, 被荣光照耀许久的字节跳动, 似乎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一点, 显得手足无措乃至无法有效应对 。
2021年5月20日, 字节跳动创始人兼全球CEO张一鸣通过邮件告知全体员工, 自己将卸任CEO, 由字节跳动联合创始人兼人力资源和管理负责人梁汝波接任 。 值得一提的是, 在内部信的开头, 张一鸣表示对自己2020年的三个年度 OKR——「探索远景新战略、研究组织和管理、提升社会责任」都挺不满意的, 卸任CEO可以让他聚焦到重要的事情上 。
而创始人选择在37岁的黄金年龄急流勇退, 可以说创下了互联网大公司的又一记录 。 这样的态度, 并不像大众印象中的张一鸣, 甚至不像字节跳动的风格 。 这种风格的转变, 让人不清楚, 是因为人的变化, 还是公司的变化, 抑或是时代变了 。
今日头条:开启新时代最初, 人们认识的并非是字节跳动, 而是今日头条, 而这是他的第五次创业 。 从张一鸣以往的经历可以发现, 这名年轻人有着远超同龄人的野心, 他无法满足于已有的成就, 而总是在追逐更大的成就感 。
在AI财经社关于张一鸣的一篇报道中, 一名投资人回忆道, 2012年大年初七, 张一鸣曾约他见面 。 “此前三个月, 一鸣告诉我, 他想在九九房之外再做点别的有意思的事情, 抓住当时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但做什么, 又没完全想好 。 ”
当时张一鸣是房产搜索引擎“九九房”的创始人兼CEO, 这款产品上线后的表现非常出色, 但张一鸣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 他在餐巾纸上写写画画, 讲解着构想中的产品原型 。 据悉, 这名投资人是海纳亚洲的董事总经理王琼, 她那天看到的, 就是后来今日头条的雏形, 并当场初步敲定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 。
2014年, 张一鸣在做客财视传媒《超级脱口》节目时, 称自己是“敢想敢拼的冒险家”, 驱动他不断创业的动力, 并非创业成功与否, 而是创业带来的成就感 。 当时舆论对张一鸣和字节跳动并不友好, 传统媒体认为今日头条不生产新闻, 只是搬运新闻, 这是“剽窃”行为, 随着《广州日报》正式起诉今日头条, 打响了反对今日头条的第一枪, 更多的媒体纷纷加入抵制今日头条 。
对比当时颓势初显的传统媒体, 还有如日中天的四大门户(腾讯、网易、新浪、搜狐), 今日头条是闯入资讯领域的“野蛮人”, 有着和前辈们完全不一样的打法 。 张一鸣称今日头条是一款具有颠覆性意义的反传统新闻客户端, 能够将用户从浩瀚嘈杂、质量参差不齐的讯息当中解放出来, 看到每天最有人气、最个性化的新闻 。
而今日头条和“搬运工”的最大区别, 就在于今日头条需要对内容进行研究 。 同年6月, 张一鸣在参加论坛时, 将今日头条相比其他产品的优势总结为三种能力:观察、记忆、理解;也可以说是感知、存储、判断 。
- 董明珠22岁秘书直播带货,要“养成”网红版本的自己?
- 零号英雄创始人朱新力:新品牌追求「短时爆款」是急躁的伪命题
- 一个被忽视的刷屏武器,广告歌
- 有没有增肥的好方法?女生168厘米98斤太瘦了,泪崩?
- 医生估算胎儿6斤,为什么生下来的时候有8斤多?
- 这是我见过的“最省钱的装修”!更难得的是:还不失实用与品味
- 选择高品质的比熊犬
- 比熊犬换毛期吃啥
- 男人为什么都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孩?
- 如果在经期,怎样的运动可以减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