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RISC-V智能手机现身,ARM不再是唯一

尽管原型机已经出现 , 但RISC-V暂时还很难改变整个智能手机市场 。
去年秋季 , 美国半导体巨头NVIDIA宣布将以40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 。 而这桩势必重塑全球半导体行业乃至消费电子行业的收购案 , 至今看来依旧是困难重重 , 并且NVIDIA收购ARM这种“既当运动员 , 又当裁判员”的行为也引起了众多相关厂商的警惕 , 例如以苹果为代表的厂商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ARM生态之外 。

全球首款RISC-V智能手机现身,ARM不再是唯一

文章插图

就在苹果方面开始招募RISC-V高级程序员 , 开始尝试RISC-V指令集架构解决方案后 , 近日知名RISC-V开发板制造商Sipeed在社交媒体中分享了一段视频 , 演示了运行Android 10的RISC-V RV64原型机 , 并宣布首款RISC-V智能手机或将于2022年正式上市 。
相比诞生于1978年的x86、1985年的ARM , RISC-V无疑要“新”得多 。 在2010年 ,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才设计并推出了一套基于BSD协议许可的免费开放指令集架构RISC-V 。
据了解 , RISC-V指令集是基于精简指令集计算(RISC)原理建立的开放指令集架构(ISA) , 其以架构短小精悍、指令数目少而精、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扩展指令集可定制自有灵活架构 , 并且免费开源著称 。 在微处理器领域 , RISC-V相较于x86和ARM等商用架构最大的优势 , 就在于后两者为了商业化目的需要保持架构的向后兼容性 , 使其不得不保留许多过时的定义 , 而RISC-V则没有这类的历史积累 。
全球首款RISC-V智能手机现身,ARM不再是唯一

文章插图

作为最初被设计为面向教育领域的指令集架构 , RISC-V在商业化上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 是缺乏一个繁荣的生态作为支撑 。 早在2018年6月 , ARM曾专门建立了一个名为RISC-BASICS.COM的网站 , 以“设计系统级芯片之前需要考虑的五件事”为主题 , 从成本、生态系统、碎片化风险、安全性和设计保证五个方面 , 来说明RISC-V在商业化上所面临的问题 。 没错 , 别看作为社区领导者的RISC-V基金会中巨头云集 , 但无论巨头还是初创企业 , 基本上都是将RISC-V应用于以MCU和嵌入式系统的IoT市场 。
全球首款RISC-V智能手机现身,ARM不再是唯一

文章插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其实是因为IoT市场目前并不需要软件生态来作为支撑 , 如今智能家居/物联网设备通常都是依靠智能手机来完成交互和控制 , 本身基本上并没有应用存在 。 除此之外 , 让RISC-V局限于物联网领域的关键因素 , 则是标准版RISC-V缺乏出色的SIMD(单指令多数据)指令 。 而SIMD则是用来帮助CPU实现数据并行能力以提高运算效率 , 主要用于加速多媒体数据的指令 , 而缺乏强大的SIMD也让RISC-V在高性能领域不堪大用 。
尽管RISC-V创始团队的核心成员David Patterson教授认为“SIMD指令被认为有害” , 并且需要不停迭代的SIMD会让指令集越来越臃肿 , 与RISC-V的设计初衷相违背 。 然而RISC-V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开放且模块化 , 在商业化层面将RISC-V搭配SIMD是一个可行性极高的思路 , 同时这也是外界认为苹果或将在RISC-V上所可能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 。
全球首款RISC-V智能手机现身,ARM不再是唯一

文章插图

虽然Sipeed会采用何种解决方案来设计用于智能手机的RISC-V芯片 , 目前还不得而知 。 但根据Sipeed方面的说法 , RISC-V手机的处理器应该比四核Cortex-A73主控更强大 , 因此可能有着高通骁龙662的水准 。 不过就像上文中曾提及 , 对于主打低功耗的移动端处理器来说 , 高性能并非是个必选项 , 契合软件生态可能才是关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