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被取消,互联网公司的好日子到头了?

强监管来临、税收优惠取消、裁员缩招和开源节流 , 互联网公司准备过冬 。
中国互联网公司多年来享受的税收优惠 , 以及凭借成本优势快速扩张的时代 , 可能都要结束了 。
上周 , 阿里巴巴财报显示 , 集团上季度缴纳的所得税为60.87亿元 , 而2020年同期仅为19.11 亿元 。 这意味着 , 仅在税收层面 , 单季度就给公司带来了41亿元的成本增加 。
阿里的解释是 , 这主要是由于“若干子公司在去年同期收到其为2019自然年重点软件企业的资格认定通知 , 可以适用重点软件企业的10%税率 , 而今年这些子公司没有认定为2020自然年重点软件企业 , 故本季度无所得税费用调减” 。
简单来说就是 , 阿里巴巴这些子公司的税收优惠 , 没了 。
2022财年第二季度 , 阿里的有效所得税率(扣除剔除股权激励、投资收益等非日常经项目后)攀升至24% , 是近年来税率最高的一个季度 。
其实三个月前 , 阿里就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发出“预警” , 称其部分业务所面临的监管趋严 , 且中国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将面临税率增加的问题 。
腾讯CFO罗硕瀚也在电话会上谈到了优惠税率的问题 , 他说随着重点软件企业的税率细化越来越完善 , 腾讯总体退税水平一直在下降 , 目前仅拥有四到五家符合资质(的子公司) 。
不过 , 腾讯的税率仍远低于25%的所得税法定税率 , 今年第三季度 , 腾讯的所得税支出反而同比下降5% 。 但罗硕瀚表示从长远来看 , 优惠税率的取消仍将对腾讯造成影响 。
过去二十年间 , 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增长 , 离不开“流量”和“税收”这两大红利 。 如今流量成本居高不下 , 税收红利也面临消失境地 。
虽然每隔几年 , 外界都会掀起关于“互联网寒冬”的讨论 , 但差别在于 , 今年的寒潮没有停留在中小公司层面 , 而是正在向巨头蔓延 。
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么?
税收优惠的门槛越来越高长久以来 , 监管部门为互联网行业提供了很多的税收优惠 , 用来支持这些“阳光下”的企业高速成长 。
这些优惠税率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 适用15% 的优惠税率;二是软件企业的认定 , 可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三是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 , 可直接享受10%的优惠税率 。
此前 , 阿里旗下三家全资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淘宝中国、天猫中国均获得“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 , 阿里巴巴北京则认定为“重点软件企业” , 这让阿里在2018至2020年分别享有12.4%、10.4%和13.6%的有效税率 。 而腾讯的有效所得税率则始终维持在11%左右 。
优惠税率为互联网企业改善现金流与利润状况提供了很多帮助 , 尤其是阿里和腾讯等大公司受益颇多 。
企业资质认定都存在一定的有效时期 , 优惠税率最高的“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期最短 , 需要每年申请 。 现在 , 这些优惠政策也在逐渐收紧 。
今年4月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出台软件企业指导方针 , 要求“重点软件企业”必须拥有核心关键技术 , 同时对员工学历以及研究、开发支出的收入占比等指标 , 均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
这种税率细化抬高了认证门槛 , 让符合标准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少 。 例如以消费交易为主的淘系电商平台 , 拿到优惠税率的难度 , 要高于以技术为导向的阿里云 , 而前者是阿里巴巴的核心业务单元 , 这也间接导致了阿里的利润承压 。
财报数据显示 , 阿里新一季的营收增速跌至29% , 经调整后净利润同比下降39% , 毛利率下跌幅度达到5%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