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击的韩漫:Piccoma如何成为日本最赚钱的漫画平台?|全球公司学习笔记

日漫是如何在自己地盘上被韩漫反超的?
访问36氪出海网站letschuhai.com , 获取更多全球商业相关资讯 。

进击的韩漫:Piccoma如何成为日本最赚钱的漫画平台?|全球公司学习笔记

文章插图

日本拥有1.2亿网民 , 互联网渗透率92% , 人均 GDP 超4万美元 , 是公认 ARPU 值超高的市场 。
如果问日本最赚钱的互联网产品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游戏 , 更精确的答案可能是《赛马娘》、《Fate》、《原神》 。
正确答案是漫画 。
也许你会认为那必定是出自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等顶尖出版社之手的产品 。 事实上 , 是一款来自韩国的网漫应用 —— Piccoma 。
Piccoma 是韩国互联网巨头 Kakao Corp 旗下网络漫画平台 Kakao Webtoon 的日本版 , 于2016年上线 , 5年半时间这款网漫应用超越了一众游戏产品 , 数次登顶日本 App Store / Google Play 畅销榜 。
手握《我独自升级》、《鬼灭之刃》、《梨泰院 Class》、《他人即地狱》等现象级作品数字版权 , 上线至今 Piccoma 仅靠用户充值就吸金超10亿美元 。
漫画是一门好生意 , 一部优质作品可以成为动画、影视、IP 衍生的强力引擎 , 放之四海皆准 。 中国也有无数漫画厂商前仆后继开启掘金事业 , 不少玩家也选择了出海 , 但目的地大多为东南亚、中东等低渗透率的市场 , 极少有人敢挑战看似毫无机会的日本市场 。
日本漫画果真没有留给海外厂商丝毫生存空间么?
Piccoma 打破了玻璃天花板 。 2020年上半年 , 日本数字漫画市场规模约95亿元 , 其中 Piccoma 市占率高达47.8% 。 今年5月 , Piccoma 身后公司 Kakao Japan 获得了超35亿元投资 , 是日本内容生产商今年获得的最大一笔投资 。
那么 , 一家来自韩国的漫画商如何在漫画“宗主国”日本做到反客为主?
漫画“宗主国”的败局从页面的左上到右下阅读 , 配合目光的移动 , 以分镜制造亲临感 , 是日本漫画之神手塚治虫发明的创作手法 , 也是日本独有的漫画阅读方式 。
在纸质出版的黄金时代 , 这种创作手法成为了将日漫推上了漫画铁王座的神助攻 。 然而 , 20世纪末互联网的崛起 , 纸质漫画的辉煌逐渐被掩埋 , 匠心独具的分镜式画法也成为了传统日漫数字化转型的镣铐 。
日本纸质漫画市场规模在1995年《龙珠》完结时达到了5864亿日元的峰值后 , 便开始一路走低 。 到2014年 , 纸质漫画的市场规模仅剩3500亿日元 , 二十年间缩水40% 。
进击的韩漫:Piccoma如何成为日本最赚钱的漫画平台?|全球公司学习笔记

文章插图

日本漫画市场规模变迁
市场被移交到了数字漫画手中 。
可惜的是 , 日本出版商并未抓住转瞬即逝的发展契机 。 日本 PC 端漫画阅读始于1998年 , 移动端阅读始于2003年 , 而到2014年为止的16年间 , 数字漫画市场规模仅887亿日元 , 占整个漫画市场规模的19%(这个数字在2019年底到达了50%) 。
头部出版商们在互联网及智能手机崛起的初期依旧在孤芳自赏 , 包括发行《海贼王》的集英社、发行《名侦探柯南》的小学馆、发行《妖精的尾巴》的讲谈社 。 敢于尝试数字化的新锐平台也存在 , 但由于缺乏优质 IP、资金不足等种种因素 , 并未掀起太大浪花 。
加拉帕戈斯化 , 是从进化论中衍生而来的商业警语 , 指独自进化的生物会逐渐失去与外界的互换性 , 这放在长时间所向披靡的日漫出版商上颇为适用 。 在进化论的理论中 , 独立进化的生物对于外来物种的侵入和进攻显得非常脆弱 。
与此同时 , 一海之隔的韩国 , 数字漫画已经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形态与可观的产业规模 。 自2003年 , Daum(Kakao Webtoon 前身之一)和 NAVER 等先后推出数字漫画平台 , 韩漫已从扫描纸质漫画 , 发展到了与智能手机高度适配的条漫模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