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乱用可不好 相当于服用了抗生素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感冒了吃感冒清热颗粒,嗓子疼了吃板蓝根颗粒……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很多老百姓不去看医生,而是直接自己“诊断”并选择中成药治疗 。
中药滥用堪比抗生素非危言耸听首先,中成药并非完全安全无副作用 。所谓“是药三分毒”,中成药也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 。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丸、柏子养心丸等这些药中都含有朱砂成分,如久服,易出现慢性汞中毒现象;又如三黄片、牛黄上清丸、六神丸等,易引起过敏反应,轻者出现皮肤瘙痒、固定性红斑等,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上消化道出血和内脏损害;再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若长期大量服用大活络丸、小活络丸、追风透骨丸、木瓜丸等,可引发乌头碱中毒 。很多药物都需要“中病即止”,不宜长期服用,如果使用一段时间后症状没有改善,需求助于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
再有,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组方制成的,在使用过程中也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用药原则,即使用西医的方法来诊断疾病,在使用中成药时仍要进行辨证 。不是感冒了吃含“感冒”字样的中成药即可,而是要辨证施治,如果风寒感冒用了清热解毒的药,风热感冒用了辛温解表的药,出现“寒证”用寒药、“热证”用热药的现象,对于病情无异于火上浇油、雪上加霜 。比如同样是慢性支气管炎,痰湿蕴肺型宜用二陈丸等燥湿化痰,若错选了治疗肺燥咳嗽的止咳橘红丸,则可致痰湿愈盛;阴虚肺燥型应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百合固金丸等润肺止咳,若错用散寒温肺的通宣理肺丸,会导致阴伤更重 。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是中西药复方制剂,里面含有西药的成分,比如有些抗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止咳平喘药中含麻黄碱,降血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降糖药中含有格列本脲等,这些中成药如果使用不当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后果会非常严重 。比如消渴丸,这是一种含有格列本脲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知道消渴丸里的化学成分,认为是纯中药制剂,安全无害,就随意超量服药,或者与其他降糖西药联用,以致出现难以纠正的低血糖,严重者可致死 。再比如,有些病人对水杨酸类制剂过敏,以为选用感冒类的中成药制剂就很安全,其实有一些中西药复方中成药感冒制剂中就含有这类化学成分,盲目服用后出现的过敏反应可大可小,过敏性休克也屡见不鲜 。

中药乱用可不好 相当于服用了抗生素

文章插图
4类最易滥用的中成药目前在老百姓中最常见的中成药滥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类:
1.感冒类:如板蓝根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
很多人感冒以后就几种感冒类的中成药混在一起吃,以为吃得越多见效越快,其实有些感冒药是风寒感冒药,如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等,而有些感冒药则是风热感冒药,如VC银翘片、银翘解毒颗粒、重感灵片等,风寒药和风热药混着吃,势必降低药效,适得其反,甚至出现不良反应 。再有,这些感冒药通常都有部分成分交叉,重复服用会增大药物过量的风险 。
另外,还有不少人喜欢在流感季节服用板蓝根制剂预防流感,这也是不可取的 。一方面,板蓝根颗粒能否预防流感在医学界尚有争议;另一方面,人在健康状态下过多服用板蓝根这类寒凉之品,徒伤脾胃,容易引发其他疾病,尤其是体质偏虚寒或者脾胃虚弱的人,过量服用板蓝根制剂会导致苦寒伤胃,引起一系列胃肠道反应,加重病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