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出生的婴儿为什么脱皮?( 三 )


生理性盗汗的原因 , 是小儿新陈代谢旺盛 , 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健全 , 调节功能也欠完整 。孩子睡熟后产生出汗现象 , 但不伴有其他症状;孩子的精神、饮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 , 对此尚无需zhi疗 , 过段时间就会自愈 。
病理性盗汗 , 多见于结核病和佝偻病 。如果病儿在出盗汗的同时还会伴有其他症状 , 如伴有低热、咳嗽时 , 可能是患了肺结核;伴有睡觉不踏实、烦躁易怒、腹胀、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 , 很有可能是佝偻病的早期阶段 。对此 , 应及时找医生诊zhi 。
祖国医学认为盗汗多因表虚不固 , 气阴虚热等原因所引起 。在zhi疗时应分清病因 。
表虚不固的特点是 , 以自汗为主 , 伴有盗汗 , 病儿神倦无力 , 面色少华 , 手、足欠温 , 舌质淡舌苔薄白 。zhi疗时 , 应选用具有益气固表作用的药 , 如“玉屏风散” , 它是由黄芪30克、防风30克、白术60克 , 共研成细粉 , 和匀后备用 。用时周岁以内的小儿每次1克 , 日服2次 , 温开水调匀后喂服;2—4岁每次2—3克 , 日服2次;5岁以上每次可用5克 , 日服2次温开水调匀后服 。玉屏风散中的黄芪能补气固表 , 白术健脾益气、资气血之源 。两药全用气旺表实则汗止 。方中的防风能走表祛风 , 而且还能协助黄芪益气御风 , 所以玉屏风散 , zhi疗因表虚不固引起盗汗、自汗有很好的疗效 。
气阴虚弱的特点 , 以盗汗为主 , 也伴有自汗 , 汗出较多 , 病儿消瘦、口干、精神萎靡不振、哭声无力 , 手足心热 , 睡觉不实 , 舌质淡舌苔少 。zhi疗时应选用具有益气养阴作用的药 , 如“生脉散”或“生脉饮” 。它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所组成 。其中人参补肺益气以生津止渴 , 麦冬能养阴生津 , 清虚热而除烦躁 , 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阴止汗而生津 , 并可安神宁心 , 所以zhi疗因气阴虚弱所致盗汗的理想药 。用生脉饮时 , 周岁内的小儿每次服1/3瓶 , 口服2次 , 2—5岁每次服1/2瓶 , 日服2次 。另外对于孩子出盗汗又查不出任何原因者 , 可用五倍子适量或五倍子加明矾共研成细粉 , 用温开水或醋调成糊状 , 敷于肚脐上 , 每日一次 , 据观察效果 , 此法也很好 。
小孩晚上睡觉盗汗
有些孩子经常在睡眠时出汗 , 汗水浸湿了衣衫、枕巾 , 这种现象中医称之为盗汗 。许多家长为此担心 , 虽到处求医 , 但仍然见效不大 。其实 , 小儿盗汗并不一定是病态 , 绝大多数是生理性盗汗 。因为小儿皮肤内水分较多 , 毛细血管丰富 , 新陈代谢旺盛 , 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 , 活动时容易出汗 。倘若小儿入睡前活动过多 , 可使机体产热增加 , 或在进食不久 , 胃肠蠕动增强 , 胃液分泌增多 , 汗腺分泌也随之增加 。这些都可造成小儿睡后出汗较多 , 尤其是在出汗后2小时内 。
病理性盗汗多见于佝偻病 , 以3岁以下的小儿为主 , 主要表现在上半夜出汗 , 这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的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 。患儿同时还有低热消瘦、体重不增或下降、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