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睡到自然醒”,这句话里面有什么科学规律吗( 二 )


睡眠周期的可能意义:适应食物并保存能量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能够顺应环境的变化,主动调整自己的睡眠-觉醒节律 。麦克尤恩(McEwen)在1993年提出了睡眠的变构调节机制概念,来说明当动物应对突然出现的外部环境变化时发生的睡眠规律改变 。而实验则显示,内脏感觉系统和进食调控系统都能对RAS造成影响 。简单总结就是,吃饱了催人眠,饿了则催人醒 。这在上述那些昏睡的脑炎患者中非常重要,他们就靠这条神经传递通道,才能及时醒来,不把自己饿死 。
老年人会生理性的缺乏睡眠哪怕只缺少一点睡眠,都可能会严重影响认知能力和反应能力,甚至会导致体内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C反应蛋白是标志心血管疾病的一项重要的危险因素,它的值越高越不妙 。
有人怀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发,除了本来的年龄因素,也可能有老年人VLPO核团中的细胞死亡,导致他们平均要少睡半小时甚至更多时间,这可能导致C反应蛋白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引发心血管疾病 。
所以,老年人睡到自然醒可能是不够的,也许我们需要人为的让老年人睡得更多一点?
图示:人群中三种睡眠者(长中短睡眠者),在不同年龄阶段自然醒的平均睡眠时间 。
【俗话说“睡到自然醒”,这句话里面有什么科学规律吗】最稳定的阶段是26~64岁的阶段 。到65岁以后,所有睡眠者的睡眠时间都会减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