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的功效与作用_血竭副作用_中药血竭的作用( 四 )


血竭副作用
(一)毒副作用
血竭给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为153.75~366g/kg 。给家兔灌胃3g/kg/d和1.5g/kg /d,连续90天,对血中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谷丙转氨酶活性、尿素氮含量及体重增长均无明显影响 , 对肝、肾功能未见损害 , 病理镜检除可见心肌细胞间微小血管有一定程度的扩张外 , 对脾、肝、肺、肾、肠、肾上腺等均无损害 。
(二)过敏反应
血竭内服血竭引起过敏反应某患者内服血竭后发生周身瘙痒 , 四肢及胸背部皮肤潮红 , 压之退色 , 手脚有明显的血管神经性水肿 , 两侧脚面和小腿接连部各有4×4厘米的大水泡1个 , 周围有豆粒大小水泡数十个 , 颜面发红 , 眼皮水肿 , 呼吸迫促 , 头晕等;检查:体温腋下38.9℃ , 脉搏92次/分 , 呼吸24次/分 , 血压80/65毫米汞柱 , 余无异常 。
抗过敏治疗而愈 。随后即用原来内服之血竭作斑贴试验 , 并用黄酒(因患者用黄洒冲服血竭发生过敏)和蒸馏水作对照 , 结果在血竭斑贴部出现4×4厘米范围的红色丘疹 , 局部瘙痒 , 全身无反应 , 24小时后丘疹消退;而黄酒及蒸馏水所作的对照局部皮肤均呈阴性 。
因此 , 临床应用血竭内服尚不能认为完全无虞 , 必要时需先作过敏试验 , 免致不良后果 。
(三)用药禁忌
凡无瘀血者慎服 。
孕妇慎用 。
《日华子本草》:“得密陀僧良 。”
《本草经疏》:“凡血病无瘀积者不必用 。”
中药血竭的应用
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
血竭入血分而散瘀止痛 , 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 。治跌打损伤 , 筋骨疼痛 , 常配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 , 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 , 配伍当归、莪术、三棱等 。
外伤出血
血竭既能散瘀 , 又能止血 , 止血不留瘀 , 适用于瘀血阻滞 , 血不归经的出血病证 , 如外伤出血 , 血痔肠风等 。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 , 亦可配伍儿茶、乳香、没药等 , 如七厘散(《良方集腋》) 。
疮疡不敛
血竭外用 , 有敛疮生肌之功 , 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 , 可单用血竭研末外敷 , 亦可配伍乳香、没药等 , 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
血竭的炮制
炮制
拭去灰尘 , 敲成小块 , 于冬季干燥天气 , 放在石除去杂质 , 灰坛内使燥 , 然后乘脆研末 。《雷公炮炙论》:骐驎竭 , 欲使 , 先研作粉 , 重筛过 , 勿与众药同捣 , 化作飞尘也 。
血竭真伪识别
正品血竭的性状鉴别
加工血竭:略呈扁圆四方形或方块形 , 直径6~8cm , 厚约4cm , 重250~280g 。表面暗红色有光泽 , 附有因磨擦而成的红粉 。底部平圆 , 顶端有包扎成型时所成的纵皱纹 。体坚质脆 , 破碎面暗红色 , 研粉则为血红色 。无臭 , 味淡 。在水中不溶 , 热水中软化 。
原装血竭:呈扁圆形 , 四方形或不规则块状物 , 大小不等 。表面铁黑色 , 体轻重不一 , 断面有光泽或无光泽而粗糙 , 黑红色 。研成粉末为血红色 。无臭 , 味淡 , 在水中不溶 , 热水中软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