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来的天津“骨灰楼”:小区16栋楼“入住”十万骨灰盒,地下室最贵( 二 )


而这一间房 , 就可以放下数十人的骨灰盒 。
根据陵园曾经的装修人员所说 , 房间里的一个柜子就能装下16个骨灰盒 。 更别提 , 有可能有两三个柜子 。
这么一算下来 , 这种模式的墓地似乎成了“白菜价” , 这祖辈安葬在一起 , 似乎成为了“可以实现的梦想” 。 来买的人大多数都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的 。

房间内部开售不久 , 这楼里面就已经有三千多户 , 近十万个骨灰盒“入住” 。
而销售出去的“房子”并已经“入住”的 , 他们都会在门牌上装个xx宗祠 , 以及大红花 。
而那些空的房子 , 也不能说明是没有销售出去 。 据这个楼盘的官方人员所说 , 在这个陵园火起来的时候 , 就只剩下阁楼比较便宜的房间没售卖出去了 , 其余的基本上都已经售空 。
至于空房间 , 大多数都是没来得及迁入、或者说有的还想要装修一下 。
看到这里 , 不少人都会感到疑惑 , 装修?这两个字会不会用得夸张了些 , 所有屋子不都是一样的吗?即使不喜欢里面的摆设 , 顶多是换换柜子 , 或者是摆设之类的 。
但其实不然 , 有些人为了装修甚至花了数十万......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 还要从销售嘴里“接地气”的说法讲起 。

房间内部昂贵且“接地气”的地下室
自古以来 , 都有“人去世后要入土为安”的说法 。
如果将棺材放在地上 , 则说明还不着急下葬 。
当然这种情况 , 大多数是在逝者临终前有所嘱托 。 比如众多在台湾离世、却一直想要回到大陆的抗日将领 , 他们很多都在临终前留遗言:不回大陆不下葬 。
这就说明 , 他在去世的时候留有遗憾没有安下心来 , 自然就“不想要”入土为安 。
由此可以看出来 , 入土为安不仅仅是人的执念 , 更是一种仪式 。
为了将“骨灰房”卖出去 , 这个小区销售人员开始了另类的宣传 。
由于是在楼房里放置骨灰 , 也不能做到入土为安 , 因此出现了“接地气”的说法 。 这个“接地气” , 是指购买的“房屋位置”离地面越近越好 , 也就是 , 楼层越低越好 。 因此 , 在这个小区 , 地下室的房子就变成了最贵的 。
如果按照最高价格以及最大的面积来算 , 这里地下室的房子是35万一套 。
而这仅仅是刚开始 , 随着这里的“房子”越来越火 , 这里的房子从七千一路飙升到一万 。 之前35万就能买到的地下室“顶配房子” , 发展到后来 , 变成了“低配房子”最低46万元 , 还不带装修 , 仅仅是个“裸房” 。

静安陵园房价飙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 , 开发商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 曾因此创下日销售额五千万的业绩 。
由此可见 , 能买得起这里地下室的人 , 都是有一定经济实力的 。
其中 , 还一些人就萌生了这样的想法:我既然花了大价钱买了宗祠 , 那为什么不再花笔钱为自己的宗祠装修一下 , 让他看起来更豪华 , 更能让祖先们“住的舒服些”?这样也就能“保佑保佑”自己的生活一帆风顺了 。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 很多人看到别人都在装修自己的宗祠 , 难免会出现攀比的心理 。
他们想 , 既然都是“邻居” , 我同样是花了大价钱买的 , 他们这里既然装修了 , 我就不能落后 。 我得给祖宗“长脸” , 自己也不能丢脸 。
于是 , 在这种想法下 , 越来越多人选择先装修 , 然后“入住” 。
据一些装修师傅所说 , 他们有一次在给一户人家装修时 , 雇主要求全用汉白玉 。 光这项支出 , 就花费了十多万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