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中班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中班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行为习惯也有了一定的定性,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在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发面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 。那么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从细微之处着手,对中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呢?本人稍有体会,供广大幼教同仁参考和借鉴 。

如何培养幼儿中班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

文章插图
一、把行为习惯儿歌化,使孩子乐于接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曾经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由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不好,则终生受害” 。良好的卫生习惯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是孩子掌握其他能力的首要条件,所以,我们应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幼儿需要出发 。我们更适合将课程进行人性、巧妙化的处理,使课程和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适合我们的教育对象——幼儿 。如在中班的教学当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老师选择儿歌:“我是一个大橙子,小朋友们喜欢我,洗洗手,剥剥皮,营养丰富来吃我”来帮助幼儿建立讲卫生的信息;吃橙子时,让幼儿观察它的结构,它的形状;在快乐屋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橙子,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把橙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构 。
二、不断的鼓励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加速剂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都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自我控制力较差,各种是非观念尚未形成 。因此,教师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少惩罚 。使他们在快乐的、积极的氛围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及时的鼓励,会使孩子对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个较深的认识 。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游乐场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确立这个游戏的规则,孩子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能随便离开队伍,”有的说:“不能把别人撞倒,”还有的说:“谁被抓住谁唱歌 。”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到底有什么规则呢?”,我说:“小朋友说的太好了,在集体游戏中,我们要团结友爱,更要严守规则,才能取胜 。还有,还要严格的听从队长的指挥 。”孩子们认识到了参加集体活动应该注意的行为习惯,还在愉快的游戏中,教师的表扬中做到了严格遵守 。
三、尊重孩子的自尊,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日常活动是指来园、离园、进餐、睡眠、穿衣、洗理、劳动、散步、自由活动等 。因为幼儿身心发育还不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忘掉行为规则,凭一时冲动行事 。所以,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耐心的提醒,设计高效的活动,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练习,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 。心理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不可忽视的方面,把真诚的爱和合理的要求结合起来,尊重幼儿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正面教育为主,切忌吓唬,鼓励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所以,批评幼儿时,不能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让他受到纪律的约束;在这方面,艺术作品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如:讲《小猪变干净了》的故事,通过讲解、讨论不讲卫生的小猪如何变干净了,引导幼儿讲卫生,勤洗手、勤洗澡的好习惯 。
【如何培养幼儿中班的良好行为习惯论文】四、为幼儿树立榜样,逐渐影响孩子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