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进食障碍症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三 )


大部分患者认为,“以瘦为美”的社会文化价值观为进食障碍提供了温床 。他们中的很多人在成长中都曾遭遇来自家庭、社会关于身材问题的压力 。
反映女性身材焦虑的漫画 。图片来自网络
像林婷婷这样的年轻女孩,尽管已经认识到了暴食和催吐的危害,但内心深处依然认同“瘦才是美的标准” 。
家长们也持这样的观点 。一位母亲谈及女儿的减肥行为时说,减肥行为本身并无不妥,只是过度才造成了神经性贪食 。“减肥不就是女人一辈子追求的事业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食障碍诊zhi中心负责人陈珏告诉采访人员,这几年,进食障碍患者越来越多 。陈珏记得,1998年,她刚刚从事精神科工作时,整个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年只能见到一两例进食障碍患者,如今一整天的门诊可以见到二十多人 。她所在的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1-2005,2006-2010、2011-2015三个时间段中,门诊初诊进食障碍的新增病例数和住院进食障碍患者人数分别比2001-2005时段增加了3-5倍 。
研究显示,神经性贪食症的高发年龄段为12岁到35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男女比例为1:13 。像林婷婷这样的女中学生、大学生是进食障碍的高危人群 。
胖瘦难道比生命更可贵?没人知道造成林婷婷式痛苦的源头是什么 。陈珏说,医学界也在尝试寻找,但还无定论 。和所有精神类疾病一样,进食障碍是多因素疾病 。
“遗传基础、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共同起作用,即‘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陈珏补充,“社会文化”因素,如“以瘦为美”的社会价值观,在进食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
2017年1月,是林婷婷记忆里最冷的一个冬天 。她跟母亲坦白了自己双性恋的事实,母亲无法接受,母女陷入冷战 。
正值春节,家里的餐桌上摆满了大鱼大肉 。林婷婷疯狂地享受食物,再冲进卫生间把它们全部吐出来 。这是她病情最严重的时段,从以前的一个月暴食、催吐一次变成了每天暴食三次、催吐三次 。
晚上,她一个人待在房间里,思考人生的意义 。怎么也想不明白 。那就睁着眼睛 。整夜醒着 。几天后,她被武汉一家综合性医院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和抑郁症 。
其实,林婷婷不是孤例 。国外学者发现,像她这样的神经性贪食症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和焦虑障碍的比例在50%以上,这些患者还可能共病物质滥用、冲动/冒险行为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特质 。
因患厌食症于2010年去世的法国女模伊莎贝尔·卡罗 。图片来自网络
何一曾是一位有7年神经性贪食症病史的进食障碍患者 。在暴食催吐持续到第四、五年时,她在呕吐物里看到了血 。求生的本能让她开始自救——看医疗专业书籍、求助医疗机构 。但还是有点晚了 。频繁的催吐已经给她的身体带来了病态反应 。
每到深夜,何一总是被一种恶心的感觉击中 。来不及去洗手间,她只能把头探出床头,把逆流的酸水吐在地板上 。吐完几轮之后,逆流才会停止,恶心感才慢慢褪去 。这是她人生少有的绝望时刻,“我一个人躺在一片漆黑里,默默流眼泪,担心自己是不是永远不会好起来 。”
她的牙齿也被胃酸腐蚀坏了 。四颗臼齿严重蛀牙,吃太冷或太酸的食物都会疼 。每次看牙,牙医都叮嘱她要少吃糖 。她只能苦笑着说:“好 。”
“有些病人反复呕吐,除了造成牙齿问题和腺体肿大外,还可能造成血清电解质紊乱,引发心率失常,危及生命 。”陈珏解释 。据报道,进食障碍患者死于心搏骤停、肾衰竭或者其他躯体并发症 。
即使在最绝望的时刻,林婷婷和何一都没想过向父母求救 。“他们不会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