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150个效应大全,量大分足装逼利器!( 四 )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MMPI)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加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 。事实上,一份是参加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参加者竟然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
巴纳姆效应在生活中十分普遍 。拿算命来说,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 。其实,那些求助算命的人本身就有易受暗示的特点 。当人的情绪处于低落、失意的时候,对生活失去控制感,于是,安全感也受到影响 。
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心理的依赖性也大大增强,受暗示性就比平时更强了 。加上算命先生善于揣摩人的内心感受,稍微能够理解求助者的感受,求助者立刻会感到一种精神安慰 。算命先生接下来再说一段一般的、无关痛痒的话便会使求助者深信不疑 。
8、巴霖效应
源自于马戏团经理巴霖先生的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名笨蛋诞生 。
“巴霖效应”多少解释了,为什么有些星座或生肖书刊能够“准确的”指出某人的性格 。原因在此,那些用来描述性格的词句,其实根本属“人之常情”或基本上适用于大部分人身上的 。换言之,那些词句的适用范围是如此的空泛,以至往往说了等于没说 。
例如:水瓶座理性而爱好自由,巨蟹座感性而富爱心;然而巨蟹座的人就永远没理性,水瓶座的人就缺乏爱心吗?我们不去否定星座存在的价值,毕竟它存有统计的基础在 。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聪明人,不去迷信星座,我又得告诉你,你又错了!知道什么叫做“天醉人亦醉”吗?既然身旁有超过半数的人相信星座,你又何苦试着去推翻那根植于心的观念(实际上也不太可能)?
如果一对情侣在星座学中是不甚相配的,即使两人都不迷信,但他们的心理必然会承受一股不小的压力,在往后交往的时间中,若有了冲突磨擦,心中既存的那种“原来真的不合适”的预设就会被强迫成立,最终难逃分手命运!
9、半途效应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大量的事实表明,人的目标行为的中止期多发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标行为过程的中点附近是一个极其敏感和极其脆弱的活跃区域 。
导致半途效应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目标选择的合理性,目标选择的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二是个人的意志力,意志力越弱的人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 。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教育学生时多注意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多注意进行意志力的磨练 。行为学家提出了“大目标、小步子”的方法,对于防止半途效应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
10、贝尔效应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 。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 。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
这一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绿地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国家和民族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
作为班主任,不一定有贝尔纳的天赋,也不一定是某学科的专家学者,但与学生相比,总在一些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 。班主任只要认真地把自己的优势加以发挥和利用,就能逐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更快地进步,产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