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歌和民歌哪个更好听?

民俗也罢,民歌也罢,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民俗中含有民歌,民歌中含有民俗 。民俗活动产生民歌,民歌又是对民俗的一种反映 。陕北民歌中蕴含着丰富而又广泛的陕北民俗,这些民俗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流行歌和民歌哪个更好听?

文章插图
一、婚俗歌
流行歌和民歌哪个更好听?

文章插图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男婚女嫁,自然要举行婚礼,婚礼可以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项“人生礼仪”了,它影响着一对男女以后的人生道路、夫妻感情和家庭幸福 。过去的陕北人(当然也包括其他地方的农村人)结婚时,可以不领结婚证,但却不能不举行婚礼 。可见,人们对婚礼仪式的认同(民俗的规范性),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对法律程序(领结婚证)的认同 。这就难怪,许多人在举行婚礼时何以要如此大操大办了 。陕北的婚礼琐碎而又铺排,从提亲、约亲、定亲、迎亲到回门都要举行相应的仪式 。在举行仪式的过程中,往往少不了说和唱,久而久之,“婚俗歌”便随之而产生了,换句话说,婚俗歌真实而又详细地记录了陕北婚俗的全过程 。
男女婚嫁时,按照陕北的风俗,要经过十五六道仪程才能完成婚娶大礼,计有:起轿、让路、避邪、落轿、撒帐、拜天地、抢帐、祭祖、送儿女、拜高堂、拜席口、闹房、回门等 。
现择其要而言之:
落花轿 。娶亲花轿到男方门口,鼓乐大作,鞭炮声声,礼花阵阵 。领事人喊:“落轿” 。花轿停在院中,司仪高声唱《送喜歌》:
喜贺新人进宅门,
一时成亲娶到厅,
转眼亲戚送女客,
拦住车马等时辰 。
重分天地有三排,
五谷草节两边排,
九宫八卦现安排,
新人新马入院来 。
今安男宅洪福旺,
喜出闺仓,福降人口,
良时吉日下轿来 。
撒帐 。新郎走到轿前,揭起轿帘,新娘由其姐夫抱到香案前,司仪取来一斗,内放五谷、红枣、核桃和干草节等 。一面将斗内之物撒入院内,一面高歌:
一撒东方甲乙木,
二撒南方丙丁火,
三撒西方庚辛金,
五撒中方戊戌土 。
天无忌,地无忌,
姜太公在此,
百无禁忌 。
拜天地 。在新房的院内铺一块席子,席子上铺两条新毡,在准备好的桌子上放一盛满米的斗,米斗上插根缠红布的尺子,一杆秤及红枣、铜钱、弓箭等 。新郎新娘肩并肩站于桌前,在司仪的指挥下:一拜天,二拜地,三拜高堂,夫妻对拜 。有的地方还要唱《拜天地歌》:
一拜天地送喜财,
金银财宝涌进来 。
二拜地神送福禄,
满年四季福满门 。
三拜父母寿命长,
全家欢乐常安康 。
夫妻对拜儿女旺,
白头偕老幸福长 。
拉枣枝 。在拜花堂的当儿,“一善口技者,手持枣枝一根,悬满果实之类,高声朗唱《拉枣枝歌》”:
枣枝上头栽枣儿,
新娘穿个红袄儿,
枣枝头起栽兔儿,
新娘穿个红裤儿,
枣枝头上栽核桃,
两个见面不圪叨,
枣枝上头栽花儿,
嘻嘻哈哈一家儿 。
今年拉枣枝,
明年生个胖小子 。
上头 。新人入洞房后,要举行上头仪式 。在新房的炕上设有小桌,桌
上放两只盛满酒的酒壶,两只酒盅,八只盛有肉、蛋、粉条、花生、瓜子、糖果等的小碟,两双红筷子,两碟米糕,四碟红点小馍,一对米石榴,一对面花镜,两把新梳子 。一切准备就绪后,新郎新娘背靠背坐在一块叠好的被子上,照帐人用木梳将男女的头发交叉在对方的头上,象征性地梳几下,意即二人从此成为“结发夫妻” 。上头时还要唱《上头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