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二 )


糖尿病人的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多少为宜,如何控制相信多数糖尿病患者关注的重点为血糖,不会刻意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一个危险信号,危险主要来自远期产生的心脑血管损害 。那么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多少为宜,如何控制?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

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该指标升高,早期可引起动脉内中膜增厚,中后期可引起动脉狭窄,形成动脉斑块,这种病理改变发生于任何动脉,均可引起缺血事件,尤其以心脑血管危险性最高:心脏的冠状动脉发生了上述病理改变,可能引起心肌梗死;头颈部动脉发生了上述病理改变,可能引起脑梗死 。无论是心肌梗死还是脑梗死,均为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因为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致残风险,还具有较高的致死风险,因此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以后应早干预,以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
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糖尿病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样,也是引起心脑血管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可增加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若糖尿病患者并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高,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结果显示,血脂异常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首要危险因素 。因此从危险程度上来看,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好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内的多项血脂 。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因为糖尿病与血脂异常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如胰岛素抵抗,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如腹型肥胖等 。因此,除开血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监测、控制血脂 。
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但现实情况却是,多数糖尿病患者不仅未定期监测血脂,同时未控制血脂达标 。调查显示,我国4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仅有55%的患者给予了降脂zhi疗,而控制血脂指标达标的比例仅为12% 。未控制血脂达标的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快速增长,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控制任重道远 。那么,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哪些血脂异常呢?糖尿病患者易出现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位于正常范围或轻度升高,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窃喜,既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位于正常范围,是不是意味着无需刻意关注?当然不是 。
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糖尿病餐前餐后正常值是多少需要注意什么

文章插图
正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超过3.4mmol/L,但即使糖尿病患者该项指标正常,可能也会引起心脑血管损害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小而致密的低密度脂蛋白颗粒数量相对增多,这种物质有很强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它的存在使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更高 。因此,糖尿病患者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相当严格,并非以正常范围作为降脂指标,至少需要将其控制在2.6mmol/L以下,已经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的糖尿病患者,降脂指标更为严格,至少应将其控制在1.8mmol/L以下 。当然,严格的控脂指标获益相对较大,相关研究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0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可降低21% 。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呢?首选改变生活方式 。改变生活方式不仅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还可降低血糖,同时可改善血压、体重、腹围等其它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饮食方面重在限制胆固醇、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摄入: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等少吃为宜,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mg;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肥肉、猪大油等也不宜多吃,不应超过总热量的10%,同时限制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人工黄油、人造奶油等,以快餐中的油炸食品含量居多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可按照糖尿病的饮食标准制定,钠盐不宜超过6g,蛋白质的摄入应个体化,应根据有无肾功能损害确定具体标准 。与此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以及鱼油的摄入,不仅有利于控制血糖,还有利于控制血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