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晚年成了一个好色的老头,姬妾上百,是真的吗?( 四 )


“进士算什么,你还没有做官 。曾经你是布衣,湘灵配不上你,现在你是进士,她更加配不上你!”
白居易想,是不是只要做官了,母亲就不会反对了 。于是,他重返长安 。贞元二十年,白居易通过了吏部的考试,被授予了校书郎的职位,定居长安 。
这一年,白居易32岁,湘灵也已经28岁了 。他们想用彼此的坚持,撼动母亲心中那座门第的大山,但是,母亲仍然不愿松口 。
这次,白居易真的绝望了,他不再挣扎,他对湘灵说:“我要去长安了,以后不会再回来了 。”
湘灵无话,只是将手中的鞋子送给了白居易,她等了这些年,这就是答案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段年少时的懵懂情感,在白居易32岁时,终于画上了句号 。
有人说,《长相思》有《长恨歌》的影子,连理枝、比翼鸟,是白居易源源不断的爱意,最后却化成了绵绵无绝期的恨意 。
白居易恨吗?他是恨的,他恨自己的懦弱,也恨母亲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强加在自己的身上 。父亲造就了母亲的不幸,而母亲想要强留白居易一起承担起不幸 。
白居易的母亲陈氏与父亲白季庚相差26岁,母亲其实是父亲的外甥女,有了这一层的关系,陈氏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
陈氏15岁嫁给白季庚生下白居易,此后,二人两地分居,陈氏一直过着丧偶式的生活,她的心也在日渐的磨砺中,变得坚硬无比 。
这样的母亲,白居易不忍心伤害她,但是,心中的恨却无法消减 。从此,白居易的人生仿佛是颠倒了一般,从温柔浪漫的少年郎,变成了现实主义的中年人 。
02现实青年元和元年,34岁的白居易终日和元稹饮酒作乐,在一次酒醒后,白居易仿佛参悟般,辞去了校书郎的职位,请求调任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县尉 。
他逃离了长安,成为了一名亲近百姓的父母官 。他想,长安的浪漫终究是粉饰太平,他想要了解普通百姓的生活,想要更加贴近现实 。
这一年,是白居易开挂的一年 。
这一年,白居易去仙游寺游览,写下了《长恨歌》,他批判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写着写着,白居易想起了远在符离的湘灵,旁人都道他写的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唯有他自己明白,这其中只有他与湘灵漫漫无绝期的恨,是为《长恨歌》!
这一年,白居易和好兄弟元稹终于搞起来大动作,轰轰烈烈的新乐府运动吹响号角 。这是民生凋敝的中唐,盛唐早已远去,李白的浪漫也早就不适合当下了 。
他眼中的大唐民生凋敝,但是上位者眼中的大唐却繁华如旧,这一切都是粉饰中的大唐,他要将这虚假的盛世砸个粉碎 。
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
元和二年,一日,烈日当空,白居易来到田间,想要向农夫们收税 。话还未出口,他就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里抱着瘦弱的孩子,另外一只手抓着几根麦穗 。
见众人都看着她,她急忙解释道:“我不是来偷麦穗的,只是来捡一些给孩子吃 。这些年官府收税,家里承担不起,只能把地卖了 。”
众人听着,纷纷叹气,拿了一个馍馍给妇人道:“这个给孩子吃,我们这些麦穗收了,也不知道够不够,也许也要卖地了 。”
白居易听着,心里生出无限的愧疚 。想他不用劳作,一年就能获得300石粮食,而这些辛辛苦苦耕种的农夫们,却没有粮食吃,收税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只能颓然离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