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什么要装备“抬枪”这种笨重的火器?( 二 )


三则抬枪的有效射程有限 。
虽然最大射程可能超过1000米,但抬枪的精度还是有限,有效射程一般控制在300米 。
再远,子弹就很难打中 。
在对付太平军、捻军的射程100多米的弓箭、火铳时,抬枪还是颇有威力的 。抬枪的射程远,可以你打不着我,我能打你 。
甚至,在diyi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的伯克式(Bakrer)燧发枪,射程也不过200米,不如抬枪 。
对付先进西洋武器的军队,抬枪就毫无作用 。
在1840年,diyi次鸦片战争时,英军比较先进的布伦威克式(Brunswick)击发枪已经有300米的有效射程,不亚于抬枪 。
双方精度差不多,射速差不多,但射速差别很大(抬枪一分钟只能一发,击发枪射速每分钟3~4发) 。如果双方对射,2到5个人抬着的抬枪,很容易被单兵一杆火枪压制,那还有个屁用 。
而且,抬枪的后坐力过大,使用和训练都非常困难 。据说射击者常常为被后座力打翻在地上,因此装药时常常偷工减料,以减轻痛苦,当然射程和威力也会大受影响 。
说白了,早在1840年,抬枪就过时了 。
然而,清军竟然还用到1900年的庚子事变 。
对于抬枪,洋鬼子看得很准:1898年英人贝斯福(Admiral Charles Beresford)说得较中肯,在提及金陵制造局时他说: \"机器多是现代的,头等的,但用来制造过时的无用的军需物品,他们….大部份的机器用来制(审核)造抬枪 。
其实,抬枪真正很牛逼的是做霰弹枪用 。
1858年时,在广州的街上,有人用抬枪对准了1队14人的英国巡逻兵发射抬枪 。当场打死一个,打伤八个,其中两人须接受截肢手术 。
萨沙记得以前农村有一种专门打鸭子打大雁的火铳,也是有2米多长,酷似抬枪 。
这玩意一枪下去,霰弹有时候能打七八只野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