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测风速的简单介绍( 二 )


目录
1词语释义
2相关历史
3做法
4科普讨论
5食用注意
1词语释义
油条
1、事物名称 , 又称油炸鬼、油果子、大果子、麻汤 , 一种油炸类面制食品 。 [1]
例句:油条是一种长条形中空的油炸面食 , 口感松脆有韧劲 , 是中国传统早点之一 。 人们一般与豆浆一起食用 。
2、名词用法:指圆滑世故、油嘴滑舌的人 。
例句:“老油条”“小油条”这两个词对中国人来说是家喻户晓了 , 可以说它是消极应付和不思进取的代名词 。
3、形容词用法:指阅历丰富 , 世故、油滑 , 不厚道、不诚实 。
4、传统油条在制作过程中都加入了明矾 , 明矾里含有大量铝成分 , 加上炸油条的油多是反复使用 , 故此多食有损身体健康 , 特别是老年人 。
例句:他真的很老油条 , 自以为“摸透”了老师脾气 , 好摆谱 , 搞恶作剧 , 玩手段 , 油嘴滑舌 , 颇有"兵来将挡 , 水来土掩"的架势 。
2相关历史
南北朝时期 ,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1]在其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录了油炸食品的制作方法 。
《清稗类钞》中还记载了很多地方称油条为“油炸桧”:“油炸桧 , 长可一人 , 捶面使薄 , 以两条绞之为一 , 如绳以油炸之 , 其初则肖人形 , 上二手 , 下二足……宋人恶秦桧之误国 , 故象形似诛之也 。 ”因此 , 现今多推测油条起源于秦桧的年代 , 即南宋 。
在油条制作的历史演变中 , 油条有了多种称法 。 有叫“油炸果”或者“果子”的 , 有叫“天罗筋”的 。 咸丰年间张林西著《琐事闲录》则更是将各地对油条的称呼做了个梳理:“油炸条面类如寒具 , 南北各省均食此点心 , 或呼果子 , 或呼为油胚 , 豫省又呼为麻糖 , 为油馍 , 即都中之油炸鬼也 。 ”油条当时在北京 , 是叫“油炸鬼” 。
但油条的起源地是南方还是北方 , 现今则一直有争议 。
现今 , 油条其实没有完全固定的做法 。 烹饪工艺专业的果壳网网友无不散席对采访人员说 , 油条发展到今天 , 传统配方和现代流行的健康改良版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1] , 原理虽不相同 , 但目的都是为了让其蓬松酥脆 。
3做法
(1)面粉+白糖+酵母粉用温水190ml搅拌均匀 。
(2)面粉放盆中 。
(3)先将酵母水倒入面粉中揉成面团 , 然后再加食用油继续揉 。
油条
(4)后发酵一个小时 。
(5)面团发至两倍大 。
(6)盐+小苏打混合 , 用温水15ml化开 , 用小苏打水将面团再次揉匀 。 (最好将水分次揉进面里)
(7)盖上保险膜继续发酵 , 又发到两倍大 , 第二天早上用 。 (不一定都要提前一天发面的 , 当天发也可以 , 只要时间充足就可以 。 )
(8)案板上抹油 , 手上也要抹油 , 将面团在案板上按压成长方形 。
(9)刀上也抹油 , 将大面片切成小条 。
(10)两根面条叠在一起 , 压扁 , 用筷子在中间压道沟出来 , 这是处理好的油条坯子 。
(11)油锅烧到七成热 , 下油条坯子炸制 , 边炸边给它翻身 。
(12)炸好的油条 , 一家人的早餐足够了 。
4科普讨论
2013-06-20 , 有网友说早起买油条时 , 老婆问为何油条要把两条面块捏在一起 , 这名网友认为是传统习惯所致 , 但一问做油条的师傅 , 才发现原来倘若单根油条入锅油炸 , 则“发”不起来 。 这名网友将此事发到网上 , 于是众多网友争相在微博上转发并求科普 , 引得超过5万的转发量以及过万的评论 。
油条究竟为何单独一根就无法膨胀呢?有网友戏称这是因为爱情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