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馆|堂食逐渐开放点燃餐饮店店主信心!烟火气回来了( 二 )


2021年秋天 , 采访人员曾经到访过这家店 。 这原本是一家主营牛肉煎包、特色牛大骨、牛肉粉丝汤等的寻常餐饮店 , 引人关注的是 , 店里有四分之三的员工都是聋哑人 。
随着新闻报道和网络视频的传播 , “无声餐厅”一度成了“网红” 。 聋哑员工真挚的态度打动了很多网友 , 人们慕名来店 。
不料今年三月 , 疫情蔓延 。 “金山是3月28日全域封控的 。 通知的时候说是4天 , 我就按照这个时限 , 把店里的东西收拾一下 , 该冷冻的冷冻 , 该保鲜的保鲜 。 没想到3月30日 , 我们小区下了通知 , 说要77 , 我就知道我出不去了 。 我就想 , 这家店怎么办?这些聋哑员工怎么办?他们要靠这份收入维持生活的 。 ”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 , 5月 , 蒋春艳接到通知 , 申报了复工计划 。 “5月中旬 , 万达物业通知我们可以复工开店了 , 但是只能做外卖 。 我回到店里是5月13日 , 之前储存的食材全坏了 , 只能全部扔掉 。 ”
这家小店 , 是蒋春艳和爱人一起经营的 。 夫妻俩凭小区的出门证回到店里 , “但是出了小区就回不去了 。 我们想 , 总不见得让聋哑员工住到店里来吧 。 我就和我爱人拿着被子 , 在店里打地铺 , 一直住到五月底 。 ”
店关了一个多月 , 租金怎么办?“我的房东是贷款买的商铺 , 他那边的贷款还是要照还 。 但他人不错 , 主动给我减免了近半房租 , 等于我俩一人承担一半的损失 。 ”
作为经营者 , 蒋春艳面临的最大难题 , 是经济压力 。 她是贷款开的店 , 没有营业 , 等于没有收入 , 贷款还没有还 。 “本来指望着开店了 , 营业额做出来 , 然后去维持房贷、房租还有员工工资 。 但这段时间店里生意和以前相比还有差距 , 可能夏天本身就是餐饮业的淡季 。 我只能坦然接受 。 ”
6月1日起 , 店员陆续回来上班 。 “之前封在家里 , 大家就用微信群联系 , 有种互相陪伴的感觉 , 现在终于见面了 。 ”蒋春艳告诉采访人员 , 自己录用残疾员工 , 不涉及政府补贴和福利 , 但是要给他们发工资 。 “店长也是聋哑员工 , 他告诉我 , 现在的营业额还不够覆盖每天的成本 , 员工愿意每月多排几天休息 , 减少薪水开支 , 作为对我的支持 。 我听了很感动 。 ”
店主思考
未来的路怎么走
“无声餐厅”未来的路怎么走?蒋春艳希望小店还能开下去 。 她坦陈了小店的困境:“按照目前的营业额 , 我大概每个月要亏损两三万 。 这样下去 , 小店最多还能维持一个季度 。 而且我跟房东签的是五年租约 , 从第三年开始 , 租金是要上涨的 。 现在正好是第三年 。 ”
6月27日傍晚 , 采访人员询问无声餐厅当天的营业额 , 蒋春艳苦笑了一下:“我现在都没劲看了 。 一共是2088元 。 做完今天的晚市 , 最多也就4000元的样子 , 依然是亏损的 , 比过去正常时候少掉三分之一 。 ”
她告诉采访人员:“我这家店 , 除去房租、物业、水电费之类 , 单日营业额要达到5000元 , 不算我们夫妻自己的工资 , 才刚刚持平 。 有个老客人问我 , 这次疫情有没有给补贴 , 我无法回答 。 其实是没有 。 ”可以说 , 小店目前的经营状况 , 全凭她一口气吊着 。
每天中午的员工餐 , 她还和以前一样 , 做一荤一素一汤 。 为了支持小店 , 员工们主动提出:“做得简单点吧 , 减少成本和开支 。 ”
困境之下还在尽己所能 , 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帮助的 , 不止金山“无声餐厅”一家 。 漕宝路川菜馆“七哥酸菜鱼”的店主何成就请身处困境的人们免费吃饭 , 尽管店里自身的景况也不好 。 疫情为小店的经营带来了挑战 , 也让何成的目标更加明确 。 他决定把店做成连锁 , 不局限于一座城市 , 做成一家企业 , 不做个体户 , 以此规避开单店的风险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