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 学生家长不讲道理如何处理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 学生家长不讲道理如何处理

文章插图
带着有关孩子是否干家劳的问题,连日来,采访人员采访了多位家长 。绝大部分家长都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其中“没时间”是一大关键词 。“那么多作业,每天晚上写到10点多,哪里还有时间干家务?”“我们在寒暑假都会要求他洗碗、擦地,但开学后,真的没时间了 。”(11月8日《工人日报》)
 
家务劳动教育难在哪里?“没时间” 。确实,孩子们的作业太多,睡得比较晚,几乎每天都没有时间来做家务劳动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因为许多家务劳动都是举手之间的小事,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 。比如,叠被子、洗袜子、倒垃圾等 。关键是一些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去做家务劳动 。因此,在家里,除了学习外,家务劳动都是由父母包办,导致有的初一学生居然还不会自己系鞋带 。
 
殊不知,中小学生不会系鞋带,折射出家务劳动技能水平太差,长期如此,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必然受到影响 。试想,鞋带都不会系,炒菜做饭、洗衣服等更复杂的家务能够熟练掌握就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样一来,连最基本的家务劳动中小学生都不会做,长此以往,将来怎么能够独立生活呢?所以,家长们应当矫正自己的教育观 。
 
学生做家务“没时间”,乍一看,是件小事,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但仔细思之,折射出一个大问题:中小学生不能只学书本知识,还应当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做最基本的家务劳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离开了日常生活,就难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换言之,连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这样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 。
 
学生做家务“没时间”,究其根源,除了“减负令”没有执行到位以外,关键是家长和学校忽视了学生的家务劳动教育 。比如,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全力“拼分数”,一些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特长班等,孩子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家务劳动 。有些家长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务活,包括孩子个人生活能力,如系鞋带、叠衣服等家务也一手包办,导致孩子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变成了生活的“低能儿” 。殊不知,家长越是包办,孩子的依赖性就越强,独立生活能力就越差,自主自立的意识也就越差;而家长不可能包办孩子的一生,长此以往,就会给孩子以后的幸福生活增加很多麻烦,这不等于是害了孩子吗?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 学生家长不讲道理如何处理

文章插图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 学生家长不讲道理如何处理】事实上,参加家务劳动,学会的不仅是生活技能,还能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比如,经常参加家务劳动,学生就会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提高担当意识,就会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据报道,哈佛大学的跟踪调查显示,爱做家务的孩子和不爱做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为15∶1,犯罪率是1∶10 。爱做家务的孩子,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可见,不让孩子进行家务劳动,学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其实是在害孩子 。
 
鉴于此,笔者认为,各位家长理应矫正自己的教育观,不要只重视孩子的学业,而轻视孩子的家务劳动,特别是不要轻视生活技能的教育 。也就是说,家长应当早点放手,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别把孩子包办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