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文原文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二 )


【原文】
大学始教 , 皮弁①祭菜 , 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② , 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 , 孙③其业也 。夏楚④二物 , 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 , 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 , 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 , 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 , 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 , 官先事 , 士先志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皮弁:谓穿皮弁服 。皮弁服是士兵的祭服 。
②三:指《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篇 。
③孙:通“逊” , 恭顺 。
④夏楚:夏 , 通“榎” , 木名 , 即楸树 。可制教鞭 , 用以体罚学生 。楚 , 荆条 。
【翻译】
大学开学时 , 天子或官吏穿着礼服 , 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 , 表示尊师重道 , 学生要吟诵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分别为《诗经·小雅》中的《鹿鸣》《四牡》《皇皇者华》 , 让他们在开学之前有急迫想要做官的心理;要学生按鼓声开箱取出学习用品 , 让他们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业;同时展示戒尺 , 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春季入学 , 教官没有夏季不去考查学生 , 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过程中老师不要告诉他们什么 , 应该在一旁留心观察 , 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向老师请教 , 年龄小的学生要认真听讲 , 不要插问 , 因为学习应循序渐进 , 不能越级 。施教顺序的大纲就是以上所说的这七点 。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 , 首先老师要尽职尽责 , 读书人要先立志” ,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
【原文】
大学之教也 , 时①教必有正业 , 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màn)② , 不能安弦;不学博依③ ,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 , 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 , 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 , 藏焉修焉 , 息焉游焉 。夫然 , 故安其学而亲其师 , 乐其友而信其道 , 是以虽离师辅④而不反也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 , 厥修乃来” , 其此之谓乎!
【注释】
①时:未按时序安排课程 。
②操缦(màn):郑注云“杂弄” , 盖谓以一些非正统的小调做指法练习 。
③依:譬喻 。
④辅:朋友 。
【翻译】
大学的教育活动 , 按时令进行 , 各有正式课业;休息时也有课余作业 。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杂乐 , 课内就很难将琴弹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设言取意 , 课内就很难将诗文学好;在课余时间不学习服饰弁冕知识 , 课内就很难将礼仪学习好 。可见 , 不学习各种杂艺 , 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 。因此 , 君子对待学习 , 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休息在家也要将各种杂艺学好 。只有这样才能安心学习 , 亲近师长 , 团结同学 , 并深信所学之道 。即便离开老师和同学 , 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 。《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 , 时刻保持一颗好学之心 , 才能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和成就” ,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原文】
今之教者 , 呻其占毕① , 多其讯②言 , 及③于数进 , 而不顾其安 , 使人不由其诚 , 教人不尽其材 , 其施之也悖 , 其求之也佛④ 。夫然 , 故隐其学而疾其师 , 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 。虽终其业 , 其去之必速 , 教之不幸 , 其此之由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