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文原文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五 )


本段为《礼记》:学记
【原文】
记问之学 , 不足以为人师 , 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 , 然后语之 , 语之而不知 , 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 , 必学为裘;良弓之子 , 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 , 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 , 可以有志于学矣 。
【翻译】
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知识 , 是成为不了一位优秀的老师的 , 要有渊博的知识 , 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疑惑 。学生如果没有提出问题 , 最后诱导他从某一方面开始研究;告知以后 , 还是理解不了 , 就不要继续往下说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 , 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 , 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工匠的儿子 , 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学拉车的小马 , 要放在车后跟着走 。君子懂得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不断练习、循序渐进才能成功 , 就可以立志于学了 。
【原文】
古之学者 , 比物丑①类 , 鼓无当于五声② , 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③ , 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④ , 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⑤ , 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 , 大道不器 , 大信不约 , 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 , 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 , 皆先河而后海 , 或源也 , 或委也 , 此之谓务本!
【注释】
①丑:通“俦” , 齐 。
②五声:宫、商、角、徵、羽 。
③五色:青、赤、黄、白、黑 。
④五官:《曲礼下》说:“天子之五官 , 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 此为泛指 。
⑤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此处泛指人伦关系 。
【翻译】
在古代 , 求学的人将同一类事务进行比较 , 举一反三 。鼓音五音中的任何一音都不等同 , 五声中没有鼓点是不和谐的;水不等同于五色 , 但五色没有水调和 , 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 , 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老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 , 但没有教师的教导 , 人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说 , 德行很高的人 , 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 , 不仅仅适用于某一种事物;有大信义的人 , 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 , 无须划一 , 也会守时 。懂得这四个方面的知识 , 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根本的道理了 。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 , 都是先祭河然后再祭海 , 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根本 , 而海是水的归宿 。这才叫抓住了本源!
喜欢的话请转发点关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