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生如故》:虚假的“BE美学天花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周生如故》开播后 , 不少人评价该剧为“BE美学天花板” , 甚至有人认为 , 《周生如故》在“BE美学”上的造诣可以拳打《东宫》 。 事实真的如此吗?BE(Bad Ending)一词为网络用语 , 指悲剧结局 , 与HE(Happy Ending)对应 。 所谓“BE美学” , 通俗来说就是“悲剧美学” 。
国产影视剧中不乏经典的悲剧作品 , 如《红楼梦》《水浒传》《大明宫词》《天龙八部》等等 , 在这些经典面前 , 《周生如故》实在称不上天花板 。 即便是与《东宫》相比 , 《周生如故》的悲剧造诣也难以比肩 。
《周生如故》的故事 , 简单概括就是“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甚至双双惨死” 。 乍听确实无比悲情 , 但纵观整个故事 , 便会发现全剧更多是在“为虐而虐” 。
《红楼梦》《大明宫词》等经典之作早就告诉市场 , 真正的“悲剧美学天花板”从不刻意制造虐点 , 也不会强行发刀片 。 相反 , 它们往往依靠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表达令观众共鸣 , 也会抛开极端的“宿命论” , 去探讨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内在关联 。
更重要的是 , 高级的悲剧作品不会像《周生如故》一般 , 让形象单薄的反派成为悲剧结局的推动者 。
站不住脚跟的故事 , 不足以渲染悲剧本色
朱光潜曾在《悲剧与人生的距离》中说:“悲剧把生活的苦恼和死的幻灭通过放大镜 , 射到某种距离以外去看 。 ”
也就是说 , 悲剧和所有艺术创作一样 , 来源于现实才会引发观众的共情 , 这个“现实”可以是当代背景 , 也可以是其它时代或架空的背景 。 总之 , 在高质量的悲剧创作中 , 人物设定、故事背景一定要站得住脚 , 且符合现实的逻辑 。
《周生如故》中 , 主角周生辰和漼时宜最终走向BE有两大原因 , 一是周生辰曾立誓“此生不娶妻生子” , 二是两人一个为“手握七十万大军的王爷” , 一个为名门漼氏独女 , 若联姻对皇权威胁过大 。 这两个设定看似合理 , 实则都经不起推敲 。
首先 , 周生辰立誓是为了打消朝廷内外对自己“可能会谋反”的担忧 。
但参考历史来看 , 七十万兵马在任何朝代都是可以危及统治的存在 , 历史上尔朱荣一万兵马就可以发动河阴之变 , 更何谈七十万兵马?对当权者而言 , 军权带来的实质威胁不是口头许诺就可以抹去的 , 况且 , “是否娶妻生子”与“是否会谋反夺权”间 , 并无剧中所说的必然联系 。
【|《周生如故》:虚假的“BE美学天花板”】其次 , 在古代名门一般都是士族或门阀 , 因家族众人世代为官 , 逐渐形成了庞大的利益集团 。 这些士族或门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王朝的运转 , 所以当权者及皇室子弟往往会与名门之女联姻 。
历史上 , 多数名门之女的婚恋确实是不自由的 。 但是 , 《周生如故》并没有成功立住漼氏这一名门 。
从漼广被太后戏耍 , 前期面对宦官篡权时无能为力 , 可以看出漼氏一族并不具备名门的“政治素养”和轻易左右朝局的能力 。 从漼广病逝后漼氏一族在朝堂中只剩寥寥几人支撑 , 可以看出漼氏也不具备名门的“标配” , 即盘根错节的势力范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