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 五 )


◎易解:善于学习的人 , 老师很安闲 , 而教育效果反而加倍的好 , 学生更把功劳归诸于老师教导有方;对于不善学的人 , 老师教得很辛苦 , 效果却仅得一半 , 学生反而归罪于老师 。善于发问的人 , 好比砍伐坚硬的木头 , 先从容易下手的软处开始 , 慢慢的扩及较硬的节目 , 时间久了 , 木头自然分解脱落;不善发问的人 , 使用的方法刚好相反 。善于回答问题的人 , 有如撞钟 , 轻轻敲打则小声【响应】 , 重力敲打 , 则【大声】
响应 , 一定要打钟的人从容不迫 , 然后钟声才会余音悠扬传之久远 , 不善答问的人刚好相反 。这都是增进
学问的方法 。【庸:夸奖 , 归功于】
记问之学  ,  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  ,  力不能问  ,  然后语 【yù 】 之 ; 语 【yù 】 之而不知  , 虽舍之可也 。
◎易解:自己没有心得 , 没有独到见解的人 , 不够资格作老师 。一定要学生提出问题 , 才加以解答;学生心里有疑难 , 没有能力表达时 , 老师才加以开导;老师开导了 , 学生仍然不明白 , 虽然暂时放弃指导 , 等待将来也是可以的 。
良冶之子  ,  必学为裘 ; 良弓之子  ,  必学为箕 ; 始驾马者反之  ,  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  , 可以有志于学矣 。
◎易解:良匠的儿子 , 想必也能学习补缀皮衣(古代工艺相近);良弓的儿子 , 想必也能制作畚箕;刚学驾车的小马 , 都事先把小马系在车后 , 而车子就在马的前面 , 让马跟着学习 。君子观察这三件事 , 就可以立定求学的志向了 。
古之学者 , 比物丑类 。鼓无当于五声 , 五声弗得不和 。水无当于五色 , 五色弗得不章 。学无当于五官 , 五官弗得不治 。师无当于五服 , 五服弗得不亲 。
◎易解:古时候的学者 , 能够分析比较事物的异同之处 , 汇整成一类 , 譬如:鼓的声音并不相当于五音之中的任何一音 , 但是五音演奏 , 没有鼓的调和就显得不和谐 。水的颜色并不相当于五色当中的任何一种 , 然而五色的配合 , 没有水为之调和就无法鲜明 。至于学者并不等于政府的任何一种官职 , 然而任何 一 种官职 , 不经过学习就没有办事的能力 。又如老师 , 他不是人伦中的任何一种亲属关系 , 但是任何一种亲属 , 
如果没有老师的教诲 , 就不懂得人伦之间的关系了 。【服:服制 , 服丧制度 。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 为五服 。一为“斩衰 cuī”:是五种丧服中最重的,服丧三年 , 用极粗的生麻布为丧服 , 不缝衣缘 , 为子女对父母、妻对夫等;二为“齐衰 zīcuī” , 服丧一年 , 用次粗的生麻布为丧服 , 缝衣缘 , 孙为祖父母、夫为妻等;三为“大功” , 服丧九月 , 用粗麻布为丧服 , 为堂兄弟、在室堂姐妹、侄妇等;四为“小功” , 服丧五月 , 用稍粗熟麻布为丧服 , 为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再从兄弟、堂侄、侄孙、兄弟之妻、夫之兄弟等;五为“缌 sī麻” , 服丧三月 , 用稍细熟麻布为丧服 , 为曾祖的兄弟、祖父的堂兄弟、父亲隔二代的堂兄弟、本人隔三代的堂兄弟等 , 是五服内最轻的服制 。五服之外同五世祖的亲属为“袒免亲” , 就是不穿丧服 , 露左臂 , 以白布缠头 。同六世祖及更远的亲属为“无服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