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建筑中的风水知识 房子在宗祠附近的风水( 五 )


2、粱架,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粱架有穿斗式和抬梁式二种,其本质差异在于,穿斗式是指直接承接檩条的是柱子;而抬梁式是指除脊檩外,直接承托檩条是梁 。梁的形态有月梁、直梁之分,月梁为经过加工,略呈弓形之梁,直梁为平直之梁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非主流的结构 。
3、廊庑:有屋顶的通道,供通行、遮阳、防雨、休息、游憩之用 。
4、门窗及其它:房屋所有门窗隔扇、横披、支窗、帘架、单扇或双扇棋盘门,实榻大门、木顶隔、隔断,壁板、护墙板、木栏杆之类制作安装统属装修木作 。
5、斗拱:斗拱由水平放置的斗,升和矩形的拱及斜放的昂组成,斗是斗拱中承托拱昂的方形木块,因状如旧时量米的斗而得名,斗拱是中国木构件建筑中特有的构件,是屋顶与屋身立面的过渡 。
6、屋顶吻:屋顶吻是屋顶上正脊两端的装饰物件,古代的殿堂式建筑物上常用 。它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称呼,不同的样式 。
7、栅门:古代的一种门,立柱间有上下枋,枋间有便于通风的栅栏状透空木门,额枋上有斗拱,上覆短檐,有的石柱冲天出头 。

祠堂建筑中的风水知识 房子在宗祠附近的风水

文章插图

配 图
在装饰上,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以彩画和雕刻为主,两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特色,彩画起着保护木料和美化建筑的双重作用,雕刻则赋予建筑造型生动 。建筑色彩起始于汉初营建的未央宫,汉代的红白配合的外观色调,沿袭至唐未变;宋、元有较大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到明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手法,并且制度化,南北方因气候、习俗、及各地的风情,也有差别,在南方,四季常青,山明水秀,景色怡然,绿色掩映 。房屋一般使用灰色、黑等色彩,白墙灰瓦,栗、黑、墨色的梁架柱,和周围的环境或调和或称对比,秀丽雅谈,意蕴深远,婉转有情致 。清代的彩画主要有三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彩画色调繁多,琳琅满目,也各有其独特的成就 。
建筑雕刻技术始于原始社会中晚期出现的泥塑,隋唐、宋元时期有了划时代的深度发展,到明清两代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统工艺,使砖雕、木雕、石雕各具特点,石雕、砖雕主要作为外观装饰,集中使用在台基、大门或厅堂、山头、屋脊等处,木雕主要作为内檐装饰,特殊建筑装饰也使用鎏金技术 。雕刻一直是传统建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综合了雕刻的技术手法和故事传说,文学题材等艺术,将不同时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物象等巧妙地组合在木、石、砖上,令人遐思,发人深思 。一个个生动的民间故事反映了中国文化精髓与精神内涵及民俗趋向 。具有独特的审美情趣 。
所以有的祠堂有花岗岩石柱,柱顶雕一石狮顶住桁条,石柱下座石墩上雕刻有蝙蝠、马鹿和丹顶鹤三种动物图案,寓意着福禄寿三星拱照 。也有“龙凤呈祥”的石雕以及众多鸟鱼山水人物等壁画,都透出松鹤延年、吉庆有余、福寿双全等吉祥含义 。祠堂的雕刻更是富丽堂皇,一般梁面、梁托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而且门窗、板壁几乎都饰有镂空花雕或平板花雕 。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雕刻设计巧夺天工,刀工细致灵巧,技艺炉火纯青,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修谱修谱哪家强,家谱国际修谱王 。
其他:
1、戏台:规模较大的祠堂都有戏台 。戏台平面面宽一般四柱三开间,少数再增加两个侧台构成五开间 。戏台的明间与深度均在五、六米,台高1.6米左右;必须设置在正中,大门设在两侧,进入祠堂从戏台两侧通过,进入祠堂内部 。戏台有南北之分,南方戏台轻盈飘逸让人回味,北方戏台厚重敦实独具风韵 。显然戏台成了祠堂家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