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留侯世家作者:蒲松龄
原文: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 。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 。父平,相釐王、悼惠王 。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 。卒二十岁,秦灭韩 。良年少,未宦事韩 。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
良尝学礼淮阳 。东见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 。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
良尝间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 。为其老,彊忍,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 。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後,何也?”去,曰:“後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 。父又先在,复怒曰:“後,何也?”去,曰:“後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 。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 。”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後十年兴 。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
居下邳,为任侠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 。
後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 。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 。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 。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 。沛公拜良为厩将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良为他人者,皆不省 。良曰:“沛公殆天授 。”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 。项梁立楚怀王 。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 。”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 。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馀城,击破杨熊军 。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 。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彊,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啗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
- 赤壁怀古全文解析 苏轼赤壁怀古原文
- 秦观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秦观翻译及赏析
- 五石之瓠原文及翻译注释 五石之瓠翻译及原文
- 商於子驾豕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商於子驾豕文言文翻译
- 桃花源记的意思 文言文桃花源记翻译及原文
- 迂公修屋走进文言文翻译 迂公修屋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答司马谏议书赏析 答司马谏议书翻译及原文
- 史记伯夷列传原文注释 伯夷叔齐列传原文翻译
- 苏轼蝶恋花原文及解析 蝶恋花苏轼赏析
- 孟子离娄下全文翻译及注释 孟子离娄下原文和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