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警惕人造风口( 四 )


这些企业和VR行业相互作用 , 游戏公司有能力填充VR匮乏的游戏内容 , VR反过来可推动游戏行业变革 。 而字节跳动也被认为是想要通过VR在游戏、社交、办公、视频等领域实现超越发展 。
国家监管 , 反垄断持续产生作用 , 烧钱经济很难大规模进行 , 卖菜之后 , 互联网巨头开始转向硬科技领域 , 商业故事一下跃升到虚拟世界 。
扎克伯格在7月初的采访中提到 , 自己经常会通过VR会议和同事沟通工作 , 未来办公也将可以在元宇宙中实现 。
“但你可以将元宇宙想象成一个具体化的互联网 , 在那里 , 你不只是观看内容 , 而且你就身在其中 。 ”在扎克伯格的口中 , 元宇宙要打造一个虚拟互联网 。
可为什么要费尽心力来打造一个虚拟的互联网呢?因为现实互联网世界已经很难有故事可讲了 , 从穿衣、买菜、游戏、社交再到办公、出行 , 每个领域都有巨头 。 内卷便开始了 , 当互联网开始内卷 , 同时也意味着内耗 , 反垄断监管越来越严 , 平台经济所擅长的先用低价抢占市场 , 再进行收割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在新故事匮乏 , 好标的稀缺的大背景下 , VR、元宇宙就成为资本追捧的对象之一 。 若将想象力的阀门关闭落地到市场上 , VR的故事没有元宇宙概念很难再次翻红 。
不仅在VR领域创造故事 , 在新消费等领域资本也不落下 。
主打“0糖0卡”新式茶饮的元气森林便是最好的例子 。 在可口可乐、哇哈哈等一众巨头盘踞多年的饮料市场 , 一些精通营销之术的企业开始另辟蹊径 , 疯狂营销“无糖” , 以此散发焦虑 , 抢占消费者心智 。 此举还真跑出了元气森林这样一个独角兽 。 但后续被曝光“无糖”实为虚假宣传 , 品牌声誉一落千丈 。
看到先例 , 腾讯、美团等开始将眼光落到新消费领域 , 推出了喜茶、和府捞面等新消费品牌 。 但实质上 , 当海底捞都已面临日落西山的境地 , 奶茶、面条又能有什么故事可讲 , 这些也只是又一个被资本炒出来赛道罢了 。
某知名VC机构投资总监告诉光子星球 , 他所在的团队原本对于新消费、餐饮这些赛道很排斥 , 但是机构募资完成后就需要把这些钱投出去 , 实在没有好标的情况下 , 就只能跟风去投一些新消费或餐饮企业 。
终真正充满价值的赛道被挖掘完毕 , 整个商业进程发展趋于停滞 , 没有耐心等来下一场技术革命成熟期 , 但资本市场急需更多风口 , 内卷便越来越严重 , 人造风口增多 , 同时泡沫也越来越薄 , 一戳即破 。

然而 , 即便这些人造风口是伪需求、弱需求 , 还能引得一众消费者追捧 。
人造风口的形成 , 已然是一个个闭环 。 资本、厂商通过不断扩散焦虑制造卖点 , 推动了一个个风口的形成 。 这些人造风口借由各种手段 , 媒体、广告、代言人等具有影响力的途径 , 形成了一个物欲横流的世界 , 在这个世界里 , 人人难逃消费主义的陷阱 。
上述投资总监告诉光子星球 , 这些风口项目是不是伪需求其实并不重要 , 对于VC来讲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在你手中赚到钱就行了 , 大家要做的就是快进快出 , 比如在A轮投进到B轮或C轮时就可以转手 , 必须找到一个接盘侠 , 否则就只能陪伴公司成长直到上市或并购退出 。
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 , 在人人都是网络上的主持人、人人都可输出观点、直播生活的一个时代 , 种草博主、带货博主、明星代言人 , 这些在普通人中 , 拥有一定影响力的KOL , 也成为消费主义时代发展中 , 最有力的营销手段和推动者 。
这也是为什么网红一度成为很多人人生目标 , 看看张大奕、雪梨这些古早网红的发展之路 , 成名之后 , 凭借自己的影响力 , 大多开始卖货 , 开网店 , 卖东西 , 代言产品 。 对于这些由素人发展成为一方领域的红人 , 无论哪路网红 , 他们的尽头都是卖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