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礼明的《荷塘月色》“闲愁说”,则源自中国传统诗歌的闲愁主题,认为作品中的苦闷是一种对人生缺憾的感伤,表现出来就如同古代诗词中“闲愁”的感伤心态 。这种“闲愁”,是一种心理结构中属于更深层次的东西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所抒发的是,以“闲愁”为基调的“月下暂得的逍遥之乐与行暂的人生的自由感,以及由此对人生的某种较深层次的感悟与体认”④ 。
此外,也有必要提及对《荷塘月色》的批评之声 。叶圣陶认为“像《荷塘月色》(还有《绿》等等)这样华彩的文风,不是成熟的表现”,余光中认为“ 朱先生所用比喻都是‘女性拟人格’,评价不高” 。
《荷塘月色》的接受史,默默证明着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观点 。每一个解读者都有说话的自由,说出作品所意味的东西,然而,每一种认识都只是“在途中” 。理解,在任何时候都不意味着对作者原意的猜测和纯粹恢复,“作者的想法没有限制理解的视域,使解释者必须移动的那种理解视域”⑤ 。
解读和创作一样具有“语言游戏”意义上的伦理品质,谁不严肃地去对待游戏,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 。前人的严肃性的解读对我们而言,正起着伽达默尔所谓的“视野融合”的历史效果 。它就像一面望远镜或放大镜,通过它,我们可能看得更清晰,更广远 。严肃性的解读没有对错之分,只存在境界高下之别 。对经典的更多解读,就意味着打开了更加广阔的视野,这使得理解经典的整体意义成为可能 。不仅如此,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在于其意义的多重性证明了作品的深度 。
荷塘月色
2.现实世界、荷塘世界、采莲世界及存在其中的生命形态
作家的创作,是一种维特根斯坦哲学意义上的“语言游戏”:“语言游戏存在着——如我们的生命”,“一切都在语言中出现” 。⑥我们的生命本身就具有语言性,语言描述了怎样的世界就表达了对世界怎样的生命体验 。也正如伽达默尔所言:“归结为语言的东西(甚至在文学传统中)不是某种意义本身,毋宁说是借助于意义对世界的体验 。”⑦那么,看清了《荷塘月色》所描述的世界图像,就自然引导我们理解了作家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作品的整体意义) 。
《荷塘月色》其实描述了三个“世界”,以往解读要么过多地纠缠于“现实世界”的外因推测,要么过多地纠缠于“荷塘世界”或“采莲世界”的作家意图还原,却普遍轻视了三个“世界”之间“联系”的深层存在 。如果我们把文本看作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就轻易地发现文本所显现的故事路线图:“现实世界”→“荷塘世界”→“采莲世界”→“现实世界” 。现实、荷塘、采莲这三个“世界”,都是特定时间“今晚”中的世界,都是特定环境“满月”下的世界,它们分环勾连构成了一个生命存在其中的整体世界 。生命所在,“爱”亦在其中,所以作者说“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相比于“苦闷”等等,“爱”更能传达《荷塘月色》的情感基调 。
“现实世界”:渐渐升高的“满月”,洒满月光的“院子”,乘凉的“我”,隐去的“孩子们的欢笑”,哼着眠歌的“妻”,睡熟的“妻”,“闰儿” 。这一切,作家虽是用朴素的语言描述,仍然遮不住爱意的透出,并且伴随爱意的还有一种责任感 。“现实世界”是一个“不宁静”与宁静交织的世界: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颇”字已道出现实世界的纷纷扰扰带来心灵的“不宁静”;而月下“乘凉”已是宁静的行为,至少是寻求宁静的行为,那“孩子们的欢笑”和“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是温馨的声音,给心灵以宁静 。
- 朱自清《匆匆》作者简介 匆匆的作者是谁
- 送别友人最美好的诗词 有关送别的古诗有哪些
- 最厉害的投诉电话 疫情投诉电话怎么打最有效
- 李白最经典的咏酒诗 李白关于酒的诗词
- 最打动人心的爱情诗 关于爱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 最简短最心酸的一句话 极度伤心绝望的句子
- 辽宁舰最早叫什么 辽宁舰的前身是谁买的
- 购房退定金的最好办法 12315协调退房款定金
- 最新快递停运通知 全国快递停运通知最新2022圆通
- 护肤品最大的进货渠道在哪里 护肤品进货渠道在哪里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