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怎么详细理解?

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古人数字一般表概数,而不是确数
例如:
1、“三、六、九等数词表示概数”
如: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一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一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九设攻城之机变 。一一《墨子.公输》
2、用“百、千、万、等数词表示概数”
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一一《乐府诗集.木兰诗》
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一一《列子.周穆王
因此,孔子而言,三人行,并不一定指三个人,而是指只要和人在一起,就一定能有做我老师的人 。翻译的时候三倒是可以直接翻译,但是理解的时候,不能直接理解为就是三个人 。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怎么详细理解?

文章插图
这句话很有哲理及道理;
…人们生活在各种各样的不同的环境中、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敎育也不同、其学习、实践、工作、服务、活动也不同、加上个人的喜好、爱好也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综合知识、素质都存在不同、各方面都存在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当聚集合一起的时候;…就成相互学习的对象!…别人的长处、别人的优点、别人渊博的知识;~当然就成为自己学习的榜样、也就是自己之老师的了!……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怎么详细理解?】孔子谦虚为人吧 。谦虚使人进步,令人尊敬 。人们常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无水喝 。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理解就好 。活学活用为上策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