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高考总分多少分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 三 )




“当我们强调某一方面时 , 情况又会往另一方向发展 , 按下葫芦又起瓢 。”胡勤在其编著的《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与例文分析》中提到 , 在指导高中生写作时 , 经常要学生到小学、初中生的文章中去找感觉 , 因为他们的文章率真 。2012年 , 浙江高考作文题是关于“做路边鼓掌的人还是做英雄”的探讨 。高考过后 , 浙江当地语文教研员找来成绩较好的小学生和初中生 , 按高考要求 , 让其共完成17篇习作 , 经高考阅卷组批改 , 50分以上的有6篇 , 平均分47.3分 , 高出高考作文平均分6分 。


2012年 , 北京市高考没有满分作文 。当年作文题是一个关于铁路巡查员的材料作文 , 而考生交上来的文章充斥着那些年盛行的“感动中国”人物材料 , 还有司马迁、苏轼等古人照例来“开会” , 千篇一律现象尤为严重 。北京高考语文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漆永祥非常愤怒 。“一千个人心中可以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但你明明画了个贾宝玉 , 非说是哈姆雷特 , 这就不行!”漆永祥说 。


漆永祥还一连列举出高考作文中赌咒发誓体、空言泛语体、四平八稳体、排山倒海体、生僻艰涩体、文白夹杂体等15种写作的不良文风 , 统称为“高考体” , 并向“高考体”宣战 。


为破解考生们写作过于抒情、套作的顽疾 ,  2010年后 , 高考写作的风向再次调整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背景下 , 2009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规定:语文考试中 , 学生要能写“论述类文章” , 即对事物、观点加以阐述论证的文章 , 不拘泥于传统议论文 , 政论文、时评等都可纳入论述类文章的范畴 , 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过去近十年 , 各地高考作文虽基本不限文体 , 但也大都有“明确文体”一说 , 对学生理性思维的考查成为其共同的方向 。


但学生的作文又呈现出新的套路 。杭州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高级教师钟峰华迄今为止参与了近10年高考作文阅卷 ,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依据他的切身体验和观察 , 近年来高考中的“套路文”有增无减 , 每10篇作文中差不多有4篇使用套路 , 而引用的名人素材完成了从中国古代到现当代再到国外人物的“迭代” 。李浩是浙江某地资深语文教师 , 参与了多年高考作文阅卷 , 也是今年的阅卷员 , 据他观察 , 今年高考作文中 , 引用名人名言的文章占到了八成以上 , 近两年文章中不见了中国古代名人 , 而是多了法国存在主义作家波伏娃 , 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 , 莎士比亚等名字 , 以及公众较为陌生的西方人物 , 抑或引用西方某位名人较为生僻的名言 。


出于对套作的进一步打击 , 过去5年来 , 高考作文全国卷又出现了任务驱动型写作 , 即给出更具体的任务情境 , 让考生置身其中 , 联系自身写作 , 比如今年高考全国II卷 , 考生作为“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的中国青年参会代表 , 完成一篇主题演讲稿 。


套路从哪来?


“高考作文命题是一个风向标 , 上一年的作文题对下一年有着一定引导作用 。” 参与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二十多年 , 担任作文阅卷小组组长18年的浙江省安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省特级教师郭吉成说 。而由于今年和去年浙江高考作文题有一定相似性 , 很多考生拿出按照去年作文题准备好的素材套作 , 这也是今年高考作文平均分较去年低的一个原因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