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公问对原文 李卫公问对全文及译文( 二 )


靖曰:方生于步,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 。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 。八阵为六,武侯之旧法焉 。
23、太宗曰:画方以见步,点圆以见兵,步教足法,兵教手法,手足便利,思过半乎!
靖曰:吴起云:“绝而不离,却而不散 。”此步法也 。教士就布綦于盘,若无画路,綦安用之 。孙武曰:“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皆出于度量方国也 。
【李卫公问对原文 李卫公问对全文及译文】太宗曰:深乎,孙子之言!不度地之远近,形之广狭,则何以制其节乎!
靖曰:庸将安能知其节者也 。“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臣修其术,几立队相去各十步,驻队去前队二十步,每隔一队立一战队 。前进以五十步为节 。角一声,诸队皆散立,不过十步之内 。至第四角声,笼枪跪坐 。于是鼓之,三呼三击,三十步至五十步以制敌之变 。马军从背出,亦五十步临时节止 。前正后夺,观敌如何 。再鼓之,则前奇后正,复邀敌来 。伺隙捣虚 。此六花大率皆然也 。
24 。太宗曰:《曹公新书》云:“作陈对敌,必先立表,引兵就表而陈 。一部受敌,余部不进救者斩 。”此何术乎?
靖曰:临敌立表非也,此但教战时法尔 。古人善用兵者,教正不教奇,驱众若驱羊群,与之进,与之退,不知所之也 。曹公骄而好胜,当时诸将奉《新书》者,莫敢攻其短 。且临敌立表,无乃晚乎?臣窃观陛下所制破陈乐舞,前出四表,后缀八幡,左右折旋,起步金鼓,各有其节,此即八陈图四头八尾之制也 。人间但见乐舞之盛,岂有知军容如斯焉!
太宗曰:昔汉高帝定天下,歌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盖兵法可以意授,不可以言传 。朕为破陈乐舞,唯卿已晓其表矣,后世其知我不苟作也 。
25、太宗曰:方色五旗为正乎?旛麾折冲为奇乎?分合为变,其队数曷为得宜?
靖曰:臣参用古法,凡三队合,则旗相依而不交五队合,则两旗交;十队合,则五旗交 。吹角开五交之旗,则一复散为十;开二交之旗,则一复散为五;开相依不交之旗,则一复散为三 。兵散则以合为奇,合则以散为奇、三令五申,三散三合,复归于正,四头八尾,乃可教焉 。此队法所宜也 。
太宗称善 。
26、太宗曰:曹公有战骑、蹈骑、游骑,今马军何等比乎?
靖曰:臣案《新书》云:战骑居前,蹈骑居中,游骑居后 。如此则是各立名号,分类三等尔 。大抵骑兵八马当车徒二十四人;二十四骑当车徒七十二人,此古制也 。车徒常教以正,骑队常教以奇 。据曹公前后及中分为三复,不言两厢,举一端言也 。后人不晓三复之义,则战骑必前于蹈骑、游骑,如何使用?臣孰用此法;回军转陈,则游骑当前,战骑当后,蹈骑临变而分,皆曹公之术也 。
太公曰:多少人为曹公所惑 。
27、太宗曰:车、步、骑三者一法也,其用在人乎?
靖曰:臣案春秋鱼丽陈,先偏后伍,此则车步无骑,谓之左右拒,言拒御而已,非取奇胜也 。晋荀吴伐狄,舍车为行,此则骑多为便,唯务奇胜,非拒御而已 。臣均其术,凡一马当三人,车步称之,混为一法,用之在人,敌安知吾车果何出,骑果何来,徒果何从哉?或潜九地,或动九天,其知如神,惟陛下有焉,臣何足以知之 。
28、太宗曰:太公书云:“地方六百步,或六十步,表十二辰 。”其术如何?
靖曰:画地方一千二百步,开方之形也 。每部占地二十步之外,横以五步立一人,纵以四步立一人 。凡二千五百人分五方 。空地四处,所谓陈间容陈者也 。武王伐纣,虎贲各掌三千人 。每陈六千人,共三万之众,此太公画地之法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