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全集白话文版 智囊全集原文及译文( 四 )


何良俊说:
“周文襄任江 南巡抚十八年,常常乘坐一艘小船,沿着村里巷道,到处探访,遇到一个纯朴的老农夫,就将他带回来,安排在榻下,问他地方上的事,民情习 俗,无不一清二楚 。因而定出论粮征收耗米的制度 。
顾文僖认为顺着民情就会安定,逆着民情则天下大乱,绝不是假话 。
但是自从欧石罔改变为论田征收耗米之后,就败坏了国家的税务税,留下无穷的祸害 。治理地方政事的人,能不留意吗?”
325、樊莹
【原文】
樊莹知松江 府 。松赋重役繁,自周文襄公后,法在人亡,弊蠹百出,大者运夫耗折,称贷积累,权豪索偿无虚岁,而仓场书手移新蔽陈,百计侵盗 。众皆知之,而未有以处 。莹至,昼夜讲画,尽得其要领,曰:“运之耗,以解者皆齐民,无所统一,利归狡猾,害及良善 。而夏税军需,粮运纲费,与供应织造走递之用,皆出自秋粮,余米既收复粜,展转迂回,此弊所由生也 。”乃请革民夫,俾粮长专运,而宽其纲用以优之;税粮除常运本色外,其余应变易者,尽征收白银,见数支遣 。部运者,既关系切身,无敢浪费,掌计之人又出入有限,无可蔽藏;而白银入官,视输米又率有宽剩,民欢趋之 。于是积年之弊十去八九,复革收粮团 户,以消粮长之侵渔;取布行人代粮长输布,而听其赍持私货,以赡不足 。皆有惠利及民,而公事沛然以集 。巡抚使下其法于他州,俾悉遵之 。
[冯述评]
可以补周文襄与况伯律所未满 。
今日粮长之弊,又一变矣 。当时何以策之?
【译文】
明朝人樊莹(常山人,字廷璧)任松江 府知府时,松江 的赋税繁重,自从周文襄公以后,法令虽还是原来的法令,但负责执行政的官员已多非其人,因此弊病百出,其中较严重的是运输时耗损问题,公家累积了很沉重的债务,有权势的家族每年都要求偿还,而掌理仓库的文书人员又想尽各种方法侵占窃取 。众人都知道这种事,却也想不出怎么处理 。
樊莹到任以后,先是每天谨慎地了解筹划,很快就完全把握解决问题的要领 。
他以为,运送时有所耗损,主要是因为运夫无人统一指挥,于是一些狡诈之徒有机会从中动手脚,倒楣的却是一些老实善良的人 。而依照原来的规定,夏季的田赋是供给军队的需要,而运粮食与供应织造递送的费用,都出自秋粮,往往必须往后运送,耗损既多,弊病也由此发生 。
于是樊莹上请不招募民间的运夫,使用粮长的专职运送来替代,而宽减各种货物的费用来优待他,税赋除了常运米以外,其余的一律征收白银,这样一来,那些被派遣专职运粮的人,因为与切身利害有关,都不敢浪费,而掌管收纳计算的人,因出入的数量都有明确的记载,无法私自吞没,而以白银来纳税,人良的负担反而比用粮食减轻,因此人民也乐意配合,于是累积多年的弊病一下子除去了十分之八、九 。
又革除收购米粮的囤积户,以减少粮长的侵占,又以民间商人来代粮长运送布匹,而以淮许其顺道运送私人的商品贩卖,做为帮公家运送的代价,巡抚下令其他各州都实行这些方法 。
[冯评译文]
樊莹的做法可以补充周文襄与钟伯律所不足之处 。
而当今粮长的弊病又不同了,当事的人该如何来策划呢?
326、陈霁岩
【原文】
陈霁岩知开州,时万历己巳,大水,无蠲而有赈,府下有司议,公倡议:极贫谷一石,次贫五斗,务沾实惠 。放赈时编号执旗,鱼贯而进,虽万人无敢哗者 。公自坐仓门小棚,执笔点名,视其衣服容貌,于极贫者暗记之 。庚午春,上司行牒再赈极贫者,书吏禀出示另报,公曰:“不必也!”第出前点名册中暗记极贫者,径开唤领,乡民咸以为神,盖前领赈时不暇妆点,尽见真态故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