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 。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 , 国家危在旦夕 , 烛之武奉郑君之命 , 去说退秦军 。他善于利用矛盾 , 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 , 一番说辞 , 便说服了秦君 , 撤出围郑的军队 , 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 , 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 , 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
这篇文章 , 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 , 能够临危受命 , 不避险阻 , 只身去说服秦君 , 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
段解
文章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 , 战争如箭在弦上 , 一触即发 , 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 。
写烛之武临危受命 。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 , 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 , 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 , 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
本段是全文的主体 , 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 , 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 , 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 , 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 , 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 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 , 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 , 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 , 乃至帮助郑国 。
本段记晋师撤离郑国 , 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 。
文章特点
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严密 , 前后照应 。秦、晋围郑的主要原因 , 是晋国为了扩大自己霸主的威势 , 征服异己 , 再加上晋文公与郑有个人恩怨 。这一事件的发生 , 与秦毫无关系 。文章开头两句话“以其无礼于晋 , 且贰于楚也” , 暗示了这一事件的背景 , 这就为全文的发展作了铺垫 。秦、晋虽是联合行动 , 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无隙可乘 , 这就容易使人理解:烛之武所以能够说服秦君并不是偶然的 。全文正是按照开头的预示而展开的 。烛之武说退了秦师 , 孤立了晋国 , 晋师最后也不得不撤退 , 正是这一暗示的结果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 , 但有头有尾 , 结构严密 , 事件交待得很清楚 , 矛盾展示得很充分 , 收尾也十分圆满 。
二、起伏跌宕 , 生动活泼 。《烛之武退秦师》虽然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 , 但它写得波澜起伏 , 毫不呆板 。当郑国处于危急之际 , 佚之狐推荐烛之武去说秦君 , 没想到引起了烛之武的一番牢骚 , 使事情发生了波折 。郑文公的引咎自责 , 也增添了情节的戏剧性 。烛之武在说秦君的时候 , 一开头就指出亡郑于秦无益;但接着又退一步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行李之往来 , 共其乏困 , 君亦无所害 。”以此作为缓冲;紧接下去就紧逼一步说明亡郑对秦不仅无益 , 而且有害 。当秦国单独退兵之后 , 子犯发怒要攻打秦军 , 秦、晋关系一下子转而紧张起来 。最后晋文公讲了一番道理 , 晋军偃旗息鼓 , 一场风波 , 终于平息 。这样一张一弛 , 曲折有致 , 更能紧扣读者的心弦 , 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
- 风水神算先生 中国风水大师第一人
- 送老师的礼物
-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对老师的赞美的话
- 你快小学毕业了,请给一位老师或一位同学写一段临别赠言?
- 商务英语可以当英语老师吗 商务英语是学什么毕业后能干什么企业
- 朗诵老师的诗歌简短 教师节诗歌朗诵大全
- 一个军有多少人?几个师? 部队一个营有多少个人
- 青你2成团名单排名 青你2导师首秀
- 关于教养的名言名句 关于教养的精辟句子
- 赞美老师的诗句和名言 赞美老师的优美句子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