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只靠叠衣服,月入两三万?整理收纳师:既能忙淘金,也能帮收心( 七 )
整理收纳师所面对的群体,通常对生活品质有要求,但没时间也没有方法打理家中琐碎的物件,“我们可以为他们节省时间,以便他们利用这些节省下的时间创造更大的价值”。
“整理收纳师是智能劳动者,没有完全复制的工作,工作细节要因客户而定,不会被AI代替,反而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整理市场会越来越大,逐渐成为社会刚需。”孙天超十分看好自己的职业未来,由于今年国家政策的大力推进,整理收纳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请整理收纳师上门服务,而且很多朋友开始自学整理小技巧,或者参加各类整理收纳师培训班。
“说明整理收纳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和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目前来讲,我们的工作已经应接不暇。”
作为小众领域的从业者,孙天超的工作内容鲜为人知,却和大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有时候,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方式,也承载着某种理想,传递着新时代青年的正能量。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选择新兴的小众职业,在享受新奇好玩的工作内容的同时,也创造着属于他们的多姿多彩的未来。

文章插图
>>感受收纳<<
生活应该是怦然心动的样子
荣荣应该是岛城较早尝试请整理收纳师服务的人,倒不是因为多么富有,而是她觉得,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收纳这件事势在必行。
在这之前,荣荣从未接触过收纳,她也像很多人一样,喜欢“买一赠一”和“第二份半价”,桌下塞满各种东西;喜欢烘焙,就有各种烘焙器具;对于不同的酒,要有不同的杯子来使用;甚至吃椰子要有专门开椰子的器具,吃菠萝要有切菠萝的器具。但是,买的大多数物品都没用过,凌乱地堆积在家里,有些东西要用时在哪都不知道,但是扔了又觉得可惜。学习收纳之后,她认识到很多东西是过剩的,“断舍离的根源是要质量,允许自己用好的东西,要什么不要什么是不能含糊的”。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它们是在占我的空间
荣荣原本住的房子有200平方米,因为一些原因搬到了逍遥路上80平方米的房子中,家中住着夫妇两人以及孩子和老人。最初的时候,荣荣每次走进屋时都觉得自己“精神紧绷”:房间里的东西密密麻麻堆成小山;每个角落几乎都堆满东西。
“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些东西?”荣荣逐渐开始反思,谁不希望自己一进门,家里是让人怦然心动的感觉?于是她开始寻找方法,在网络上学习叠衣服的技巧,或者买一些整理盒,但过不了两三天又乱了,“东西还是太多了,表面上看很整洁,但是橱子一拉开就是永远关不上的那种。”
其实早年在德国留学时,她就注意到了收纳术。在德国朋友的家里,有各种材质和大小的刀叉,但是拉开抽屉,会发现都是整整齐齐的,各种红酒和酒杯也是排列整齐的,而且要进行各种垃圾分类。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收纳整理其实也是一种环保行为。你对物质的取舍是有边界的,不是无休止的,买东西的时候你自己心里清楚——能用多少买多少,不要去囤。因为你发现囤完了,过一段时间有可能都不知道放哪了。”荣荣神情认真地说道。
后来在心理学课上,她慢慢地了解到了“断舍离”的概念,加上那段时间搬家,房子面积缩小了一大半,必须开始“断舍离”了。于是她和丈夫商量之后,报了收纳术的课程。
听到她要花8000元去学“收拾东西”,丈夫并未反对,反而很支持。现在她常常能抑制住自己下单的冲动,坚持垃圾分类。她认为,物品的能量有点像玩具总动员,长期被遗弃会产生负能量,“你不爱惜它,不用它了,那还不如把它给更有需要的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