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品|只靠叠衣服,月入两三万?整理收纳师:既能忙淘金,也能帮收心( 八 )
“朋友说她孩子要写毛笔字,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一堆练毛笔字的东西,都被搁置角落。于是我问她是否要那个羊毛毡,得到答复后我把家里的砚台、笔架、羊毛毡垫子配齐给了她。”荣荣认为清理掉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会以另一种形式回馈自己,那就是财富。在她看来,财富是要循环的,从这边来了,就要再出去一些,这样才会流动起来。
“从某种意义说,它们是在占我的空间,青岛房子也不便宜,不能让这些没用的东西占了我花钱买的房子。”

文章插图
用自己的方式影响他
收纳遇到最大的阻力是来自家里的老人,经历过物质匮乏年代的老人,经常会囤积很多“便宜”东西,舍不得放弃东西。
“有的时候你扔了一些东西,他又给你捡回来,真是没办法。”荣荣略显无奈地说。
老人都很喜欢“囤东西”,荣荣说自己的父亲喜欢吃火烧,每次都会买8个,吃不完放冰箱里;买菜做饭总是会留下一点,不久之后冰箱里就挤得满满当当;年代久远、明显用不着的东西也要留在家里,因为没有坏……这和老一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过去条件比较差,舍不得吃,所以喜欢囤积东西。丰富的物质一时反而成了累赘。
为此,荣荣和父亲没少吵架,但父女经历了漫长的拉锯战之后,荣荣又逐渐想通了,“其实做好自己就可以,不要把手伸到别人的地方,用自己的方式去影响对方,他尝到了收纳整理的好处之后自然会改变的。”
果不其然,经过荣荣长期坚持进行收纳整理,父亲慢慢被影响,开始互相理解,感情也比之前更好了。刚开始的时候,爸爸会说,“我就不明白,我这些东西放在那儿碍你什么事?这么大个家还放不开了?”慢慢地她发现,父亲不是留恋这个东西,而是以前的生活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觉得扔了可惜又不知道给谁。后来东西通过二手转出去之后,父亲很高兴能物尽其用,也逐渐自己开始整理了。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最近看我在整理东西,父亲会主动和我说,这个我不需要了。能看到这个转变我很开心,这是在斩断物欲。他会跟着我的节奏,去做一些事。”
“其实整理那些过往的东西,你也会觉得挺有趣的。”对荣荣来说,最大的意义就是整个人轻松了很多,无论是身体还是意识。但她觉得现在还没有达到彻底轻松的状态,“因为你在不断做的时候,会发现还要不断提升。”
荣荣认为生活中无疑充满了消费陷阱,甚至很多物质只是一个数字,“很多东西都是被我们赋予了概念意义,就跟钱一样,就是一个数字,这些数字放在手机上,牵绊着你,不再按惯性做事,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只有主动给自己去‘重’,找回生活本真的意义,才能学会享受生活。”
“生活应该是怦然心动的样子,目及所处应该都是自己心仪的物品,每天让自己的心情很愉悦,这难道不好吗?”荣荣说。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采访人员观察<<
新机遇,新价值
在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的当下,新兴职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想锻炼,我们可以请个“陪跑师”,玩游戏的可以找个“代练师”,甚至买东西都可以找“陪购师”,还有其他的陪诊师,遛娃师……这些新兴职业敏锐地捕捉到了消费者各种各样的差异化需求,实现了双赢。

文章插图
视觉中国供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