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入朝作战吃的“炒面”是用什么做的( 二 )


当志愿军官兵们在机动作战中需要进食时,只需要解开干粮袋,伸手进去抓上一把炒面糊进嘴里,然后再喝一口水壶里的水呷一呷,这就算吃一顿饭了 。
由于每名士兵携带的“炒面”口粮只够吃14~15餐,所以我军在作战时往往作战计划始终围绕一个星期的时间轴来制定,这也是美军把我军的攻势称之为“礼拜攻势”的原因 。
那么新问题就产生了:既然“炒面”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食物供应,那志愿军是如何做到连续作战16天的呢?
答案既简单又残酷——饿着!16天是两个星期零两天,即使在携带双份单兵口粮的情况下也只够吃14天,这表示官兵们无论如何也要饿两天 。
在出发前,部队会要求官兵们尽量吃饱,在随后的行动中尽量节约炒面,问题在于作战行动是一种劳动强度极大的体力活,吃不饱肚子是打不动仗的 。
所以在昼伏夜出的机动过程中,不便行动的白天就只吃一餐或者不吃,夜晚行动前吃一餐,这样跑起来才有力气 。
饿肚子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的困难之一,这也造成了许多战士在机动作战过程中饿死、冻死,因饿肚子造成的非战斗减员基本上与冻伤造成的非战斗减员相同,甚至可以说大部分非战斗减员都是因为饿肚子动不了才在雪地里冻死的 。
我军采用炒面粉做为单兵口粮的做法一直从朝鲜战争延续到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就单兵口粮这一块来说,我军的装备水平真的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就连二战时期的美军水平都达不到 。
直到越南战争爆发,应越方要求,我军才开始研发便携式单兵口粮——压缩干粮,也就是许多大龄读者所熟知的701、702压缩饼干,至此炒面粉这样的简陋单兵口粮才正式退出历史 。
下图为我军现役的各式单兵口粮,如果当年志愿军能吃上这样的食物,相信伤亡会大大降低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