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店被曝“令人作呕” 公众食品安全感如何保护?( 二 )
尽管食品安全法经过两次修改 , 法律条款的“严”已经深入人心 。 但在实践中 , 仍然存在一些危害食品安全行为违法成本较低的问题 。 诸如上述事件 , 常见的惩罚不过罚款数千数万 , 停业几个月 , 再大的莫过于关停单个门店 , 这样的惩处力度能否达到让违法违规者痛改前非的效果?恐怕不容乐观 。 而一起食品安全事件对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打击 , 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 , 导致人们有了根深蒂固的“外食不卫生”观念 。 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变成违法违规的“遮羞布” , 令食品经营者降低卫生要求 , 形成恶性循环 。
依法加大违法成本 , 才能打破这个怪圈 。 要用法律手段 , 让经营者熟知一个原则 , 让社会形成一种氛围:“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人无路可走” 。 危害食品安全也并非单纯行政违法 , 有的还涉嫌刑事犯罪 。 对于这部分案件线索 , 要谨防以罚代刑 , 加大司法查办力度 , 从严惩处 。 对于涉及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 , 如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再犯从严从重处罚等 , 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可联合研究 , 以从严为原则进一步探索 , 让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成本更加高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