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清华系紫光集团的“破产危机”( 二 )


直到2009年 , 紫光集团经营困难 。 当时清华大学着手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 这次改制过程中最大的变化之一是时任清华控股董事长宋军引入赵伟国 , 担任紫光集团董事长 , 同时 , 赵伟国旗下的健坤投资成为紫光集团战略股东 , 首旅集团和旺达集团则退出 。
赵伟国与紫光和清华的渊源颇深 。 1985年 , 赵伟国从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考进清华无线电系(后改为电子工程系) 。 在日后 , 这届无线电系的清华学子不少成为了当下中国半导体界的重要参与者 。 除了赵伟国 , A股芯片千亿市值俱乐部的韦尔股份创始人虞仁荣、兆易创新创始人之一舒清明、卓胜微电子联合创始人冯晨晖等十余人都出自此系 , 他们被称为“清华EE85” 。
AI财经社|清华系紫光集团的“破产危机”
文章图片
图2/3
图/视觉中国
赵伟国当时并没有进入半导体专业 , 而是去学了微波 。 后来赵伟国毕业后去中关村闯荡 , 3年后回到清华读研 , 硕士毕业被分配到紫光工作 , 出任紫光集团自动化工程事业部副总经理 。
随后不久 , 他参与创立了同方微电子 , 这是清华大学第一家以芯片为主业的公司 , 曾是四家承接国内二代身份证芯片的芯片设计企业之一 , 后来也曾是国内最大的手机SIM卡芯片供应商和国内主要的交通卡芯片供应商 。
不过 , 赵伟国并没有经历后来同方微电子的风光时期 , 他2004年离开清华成立了北京健坤投资集团 , 主要投资房地产与矿产 。
有清华电子工程系出身的资深芯片人士告诉AI财经社 , 虽然赵伟国是技术专业出身 , 但与其他EE85人士相比 , 他更为强烈的个人风格是对市场的敏锐度和资本操作 , 被称为“资本猛人” 。
在健坤投资成立后 , 赵伟国去新疆投资了房地产、天然气等业务 , 他后来回忆 , “当时进入房地产就像抢钱一样 , 我带100万元去新疆 , 回来的时候已经赚到45亿元 , 获利4500倍!”
但在地产和矿产上获利的赵伟国 , 最终重返他事业起步的赛道——芯片行业 。 “他想把困难的芯片产业做好 , 他有这个雄心 。 ”一位资深半导体人士对AI财经社说出了他的观察 。 赵伟国加入紫光集团后 , 毫无意外地套用资本模式 , 开始带领紫光集团走上频繁的资产运作之路 , 到美国、到中国台湾大举进行收购 。 自2010年至今 , 紫光集团进行了一系列收购 , 据不完全统计 , 并购数量超过60起 。
高杠杆的成与败
赵伟国开启芯片资本运作的第一单极为漂亮 。 2013年 , 紫光斥资17.8亿美元收购在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 , 进军芯片产业 。 紧接着又在2014年 , 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从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锐迪科 。 在将上述两家公司收入囊中后 , 赵伟国将两家公司打包合并成立紫光展锐 , 成为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 , 排在高通和联发科之后 。
这两笔交易之后不到一年 , 2014年 , 正在移动市场大展身手的英特尔 , 宣布斥资15亿美元 , 获得展锐20%的股权 。 这也意味着 , 展锐的估值已经达到75亿美元 , 较紫光集团26.9亿美元的收购总价格 , 溢价280% 。
也是在这一时期 , 国家加大了对半导体的扶持力度 。 2014年9月 , 千亿级别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成立 , 紧接着各地方的基金也相继成立 。
对紫光来说 , 这也称得上天时地利 。 也许是在展锐项目上的成功运作 , 紫光集团被挑选为大基金的发起人之一 , 也成为了受益人 。 2015年2月 , 大基金宣布 , 未来5年会给紫光集团总金额不超过 100 亿元人民币支持;大基金发起人之一的国家开发银行宣布 , 和紫光集团在各类金融产品上的意向合作融资达 200 亿元等值人民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