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财经社|清华系紫光集团的“破产危机”( 三 )
也就是说 , 紫光集团拿到了近300亿元的资金支持 。 这也成为赵伟国在资本市场上豪掷千金的底气之一 , 再加上紫光集团提供担保向银行或投资机构申请的贷款、紫光集团发行的债券、旗下上市公司的定增 , 这一年紫光集团开始了疯狂的并购 。
2015年 , 紫光集团将收购目标锁定了美国第一大存储器企业美光和中国台湾的芯片封装测试公司 。 虽然美国一役并未成功 , 但此后紫光顺利购买到台湾三家封装企业的股份 , 虽然不是控股 , 也是大股东 。 “这在现在来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 ”一位资深芯片行业人士对AI财经社称 。
除了已经入主的芯片设计和封装领域 , 赵伟国2015年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 , 计划未来5年投资3000亿元打造全球第三大芯片制造商 。 这样的“豪言壮语” , 也惹怒了时任台积电的董事长张忠谋 , 他称:“不是你今天用钱就可以买的 。 ”另一位来自宝岛的企业家郭台铭则喷赵伟国“是个炒股的” 。
2016年 , 紫光集团联合多方组建长江存储 , 紫光集团占股51.04% 。 这是紫光集团最大手笔的投入 。 根据天眼查App , 长江存储注册资本563亿元 , 做存储器芯片设计与制造 , 在成立之初计划总投资1600亿元 。
存储器在芯片行业具有战略地位 。 全球第一大芯片企业三星 , 也是存储器市场老大 。 长江存储瞄准的NAND闪存市场 , 全球每年有600亿美元的规模 , 而中国存储器企业市占率还未到1% 。 不过这个项目过于庞大 , 不是一家企业能够承担 , 也自然遇到了资金困难、技术能力不够、产能爬坡慢等严峻挑战 。

文章图片
图3/3
图/视觉中国
实际上 , 在这些大手笔的投入之后 , 紫光集团被“套牢”了 。 芯片行业为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行业 , 它尚未从这些项目中获得回报 , 但当初高杠杆的资本出了问题 , 当下 , 资本市场已经不再允许这样的做法 。
“买买买”让紫光集团的体量在短短几年变得庞大 。 自2012年到2015年底 , 三年时间里 , 紫光集团的资产从66.63亿元 , 涨到了1000亿元 , 翻了15倍 。 截至2020年6月30日 , 紫光集团的总资产为2966.49亿元 。
与此同时 , 激进扩张下 , 其负债也在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 截至2020年上半年 , 公司总负债达到2029.38亿元 。
最早总计花费近27亿美元收购合并而成的紫光展锐 , 并没有实现规模盈利 , 其上市计划已曝出多年 , 但并未完成 。 长江存储仍尚处于高投入期 。 只有非全资子公司、从事云计算的新华三实现持续盈利 , 如新华三2020年营收368亿元 , 但与紫光集团收购股份所用的25亿美元相比 , 新华三几年的利润尚未抵消收购费用 。
在巨大的负债之下 , 紫光集团的股改也一再受挫 。 其他清华控股旗下的校企改革一直在推进 , 同方股份、启迪古汉、启迪桑德都在完成或进行着控制权变更 。 而紫光集团的股改历经曲折 , 从苏州高新、海南联合 , 到深投控股 , 再到宣布引入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指定的两江产业集团或其关联方 。 几经辗转后 , 直到目前 , 都尚未有实质性进展 。
不过 , 2020年12月 , 一位接近紫光集团的资深人士告诉AI财经社 , 紫光集团的债务问题应该能够解决 。 但目前尚不得知 , 紫光集团会以什么形式度过难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